【地评线】鲁网网评:既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陕西、山西等地考察,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脱贫攻坚。从秦巴山区到大同云州,总书记重点考察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易地搬迁情况。“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但搬得出的问题解决后,总书记更关心的是“稳得住”的问题;既能“搬得出”,更能“稳得住”,这是顺利推进脱贫攻坚、确保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关键所在。
就业稳得住,生计才能稳得住。乐业才能安居,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日前,四川凉山“悬崖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家,住进了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房,过上了城里人的新生活。但新生活的开始绝不止步于住新房、搬新家,解决搬迁村民的新生计才是更关键的问题。为此,当地政府在搬迁点附近创建了农业产业园,开发公益性岗位,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还为搬迁村民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确保既能搬得出,也能稳得住。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尤其要稳住贫困地区就业“基本盘”,疏通就业“大动脉”,精准掌握贫困地区群众就业需求,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等活动,为就业扶贫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稳得住,发展才能稳得住。“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从“小木耳”到“黄花菜”,在这两次考察中,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对易地搬迁村民来说,换一方水土是拔穷根的根本,但脱贫致富则必须要兴另一方水土。对此,必须要用好产业扶贫这把“利器”。要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等,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利用各类生态资源,真正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要注重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并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使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成果、拓宽增收渠道,真正推动扶贫由“输血”变“造血”。
民生稳得住,民心才能稳得住。脱贫攻坚本就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好事。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但让群众安居乐业还要做好长期服务的准备。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断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出行、用水、看病、上学等群众关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同时,要持续抓好社区管理、社会融入工作,积极帮助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城市生活;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使搬迁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脱贫有劲头,生活有奔头。但搬迁不是终点,脱贫也只是起点,只有稳定就业,稳住产业,稳好民生,才能让百姓获得稳稳的幸福生活。(文/张得姗)
- 青年干部:三伏天里三不“伏”2024-08-06
- 找准“发力点”激发深化改革“新动能”2024-07-29
- 期待更多服务群众的“衣帽间”2024-06-13
- 学好党史“常修课”,当好群众“贴心人”2024-05-21
- 当“夏”展风采 青春显担当2024-05-15
- 小案不小视 反腐败须无微不“治”2024-04-28
- 青年干部要争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2024-04-23
- 以“严管理”激发社区工作者“新动能”2024-04-19
- @选调生 品“谷雨三候”,悟“成长三立”2024-04-17
- 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基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