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备齐“装备”再出发,跑好“最后一公里”

2020-06-09 10: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新华网以“扶贫干部的这些装备,你见过几件?”为题,报道了记者在贵州脱贫攻坚一线的见闻,其中提到的“民情日记”、“大喇叭”等扶贫装备,让广大扶贫一线党员干部感触颇深,也获得广大网友一致点赞。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广大扶贫干部要不忘初心担使命,备齐“装备”再出发,在脱贫攻坚一线砥砺奋进,跑好“最后一公里”。 

  常备一本民情日记,用笔头记录民意,把扶贫工作落在“实”上。“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进入百米冲刺阶段,少数干部经过几年战“贫”,渐渐产生了厌战情绪,想要“松口气、歇歇脚”,甚至满足于“撞线脱贫”、“压线脱贫”、“数字脱贫”了事,对巩固帮扶成果、谋划长远发展无心思考、敷衍应付。殊不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现在剩下的脱贫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最吃劲的时候。广大扶贫干部务必在思想上“绷紧弦”,备上一本民情日记,把结对帮扶的群众情况、扶贫路上的奇思妙想、困难群众的诉求建议等,事无巨细地记录起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从根本上把“硬骨头”一点一点地“啃掉”。 

  常备一双长腿筒靴,用脚步丈量民情,把扶贫工作落在“情”上。贫困人口不能“被脱贫”,精准扶贫更不能“纸上谈兵”,要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到:“我最牵挂的始终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彰显出国家领导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与情怀。扶贫路上,广大干部务必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把真情实意融入工作中。常备一双筒靴,多跑些田坎,用脚步丈量民情;多沾些泥土,用真情温暖民心。不论狂风骤雨、道路泥泞,在困难群众需要时,扶贫干部要始终冲锋在前,矢志不渝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常备一个高音喇叭,用心声扶志扶智,把扶贫工作落在“恒”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推动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提供了重要遵循。“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发扬“攀登精神”,聚焦目标持续发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锤锤都要有进步。广大扶贫干部务必在扶志扶智上“重实效”,常备一个大喇叭,用声音传递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广大扶贫干部与困难群众携手奋进、共赴小康的心声。既宣讲“扶贫不扶懒”的要求和“劳动致富”的典型事例,号召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切实做好“志智双扶”;也宣传“四个不摘”的政策要求,解除困难群众后顾之忧,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 

  扶贫路上,每一件记录民意、丈量民情、传递心声、解决困难的“装备”都是不可或缺的。广大扶贫干部要结合自身实际,把“装备”备齐、用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决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文/郑国雄)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