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人民”二字力重千钧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装着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始终造福人民,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5月2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团分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烈宗旨意识。
“人民”二字力重千钧。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就开始传承发展,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夺目的空前盛世,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中华儿女开始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下成立了,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越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人民倾其所有,用小米哺育红色政权。人们常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的确,人民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如果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更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人民是我们能行基石。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国际上,很多人质疑中国到底行不行;国内,也有一部分人流露出悲观的情绪。但是我们坚信,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因为我们有亿万人民这个牢固的基石。事实胜于雄辩,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人民群众一块砖一块瓦建设共和国大厦,人民是共和国的伟大建造者。7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日积月累、风雨兼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民族复兴之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五星红旗在世界大舞台上迎风飘扬,共和国大厦日益坚实挺拔,中国人民挺立起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人民群众成为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我们力量源泉。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型肺炎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背后是14亿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手挽手、肩并肩,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强大战力,凝聚成推山倒海的澎湃力量,为我们更快更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源源不断的战斗力。我们来自人民,从人民之中获得最深厚的力量,使我们前行中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牢记人民是真正英雄。我们很自信,有这种雄心向前奋斗,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我们有群众基础这个夺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紧紧依靠人民、深深扎根人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披星戴月、不懈奋斗的决心,以舍我其谁、笃定前行的信念向着这个伟大梦想继续前行。(文/明远)
- 用奋斗在铁路线上踏出青春足迹2024-04-25
- @选调生 品“谷雨三候”,悟“成长三立”2024-04-17
- 枫桥经验的精髓:永远把群众放在C位2023-11-20
- 汲取“巾帼力量” 彰显“使命担当”2023-11-07
- 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2023-11-03
- 弘扬女排精神:勇往直前 永不言败2023-10-11
- 用赤诚守护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2023-08-22
- 以“三姿”涵养青年干部奋进“力量”2023-08-02
- 以榜样的力量指引前行2023-07-24
- 汇聚网络文明力量 共同筑牢精神家园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