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装“天眼” 还应思而后行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杨美元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澎湃新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考勤打卡到识别交通违章人员,可以说生物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近了我们的生活。近些天,学校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规范课堂纪律,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新突破,但很多学生和网友并不买账。
一方面,学校的做法会让学生产生“信任危机”,试想在这种全天候的“天眼”监视下,不免会带来不舒适感,甚至打消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是“求真”和“学真”的过程,学校的管理明显违背了教学管理的本真,依靠形式来规范形式,得到的恐怕只有形式了。单靠简单粗暴的手段约束学生,顾了学校教学的“面子”,却忽视了“里子”才是学校教育的真谛,最终恐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里,学校教育与时俱进,与新技术紧密结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劲动能,但在创新探索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更应该清楚教育的初衷所在。
对于学校而言,要做到的是完善激励奖励办法,发挥好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主动学习,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教师来说,不能把管理全部寄托于形式上的机械监控,应从自身角度出发,找出自身不足,从而对症下药,提升教学能力,用声容并茂的课堂去触动学生,从而良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要活学活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更精准的传授知识。还应该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活课堂教学的活力,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向知识靠拢。
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关键在于分清利弊,趋利避害为最佳,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矛盾体,没有只有百利而无害的事物存在,最重要是把握好“度”。人脸识别系统进课堂也好,不进也罢,我们需要的是更科学合理的探索,而不是仓促下定义,相信学校教育能够尽早找到这一平衡点,达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赢的新天地。
- 乡村文化旅游节助力乡村振兴:共筑乡村美好未来2024-01-26
- 鲁网图评|未来产业发展四论:早改革 重基础 强创新 多扶持 2024-01-24
-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且看这“三板斧”2024-01-21
- 新一年,新铁路,新气象2024-01-10
- 鲁网漫评:抓实抓细这些关键,让主题教育更有实效2023-04-11
- 青年干部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2023-03-18
- 年轻干部要接稳强国建设“接力棒”2023-03-17
- 鲁网论见|莫让“刺客”刺痛消费者的心2023-02-10
- 6块糖卖466元?明码标价莫沦为宰客的合法马甲2023-02-09
- 聊诚评|姿态昂扬向上,工作扎扎实实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