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担当是风雨中最暖的底色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常小态
8月10日,今年9号台风“利奇马”入境江苏,全省大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当地铁路部门密切关注台风路径变化,根据风速雨量和灾害影响程度等实际,适时采取停运、停售、限速、迂回等措施,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加强线路巡视,确保铁路运输及旅客安全。(中国青年网)
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铁路精心规划的运行计划,也让不少旅客的出行计划“泡了汤”。面对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铁路部门多采取限行或停运的措施,大多数旅客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有些旅客会心生抱怨。旅客急于出行的焦躁心情可以理解,但盲目前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可能让旅客付出生命的代价。
尽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已不断提高了对洪灾、台风、雾霾、雾霾等自然灾害的预见能力,但却无法改变这些客观事实,能做的就是趋利避害,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防范胜于救灾,停运、折返才是最好措施。一旦雨量超过警戒值,会产生水淹道床、水害塌方、泥石流掩盖线路等危害,极大地威胁了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
暴雨天气下,我们只感受到了火车、动车、高铁飞驰的快捷,却没有看到抢险队员们冒着暴雨在第一线肩挑背扛、检修线路、排除障碍。他们,挥汗如雨,他们,满身淤泥,他们,昼夜奋战……他们用铮铮铁骨和钢铁脊梁抵御了强降雨天气和水害的侵袭,把暴雨的损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在风雨中搭建了一条出行的平安路。透过这份担当和忘我,我们也可触可感一份浓浓的“雨中情”。停运、折返导致大量旅客滞留车站,噼里啪啦的敲键盘声混杂着售票员和乘客沟通的声音,回响在售票车间内。他们不敢喝水,减少去厕所的次数,留下更多的时间服务旅客。广播员既要随时联控运转室,又要通过广播、对讲机把列车消息、旅客信息传达给各个岗位,十几个小时工作下来,常常是眼红、嘴干、腰酸、脑累。
服务行业就是这样,付出多少心血,中间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铁路人其实怕的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得不到旅客的谅解。作为享受服务的我们,应多一点理性思考,给予铁路部门多些宽容理解与支持,体谅一线工人的辛酸,注重情绪表达方式,毕竟出门在外,安全才是首位。防灾减灾面前,我们能在车站里、电话里少一分抱怨,多一些感谢,就是尽了一份力。
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好的天空,晴天与彩虹总会出现。希望每一趟列车都能正点发车与到达,也感谢每一位坚守在一线的铁路人。
- 全力以赴做好铁路暑运工作2024-08-07
- 鲁网漫评|迅猛增长,“一带一路”驭风前行2024-05-04
- 穿山越海打开未来新程2024-04-22
- 铁路榜样:星光不负赶路人2024-04-15
- 齐鲁大动脉 最美四月天2024-04-03
- 光荣属于奋斗者 美丽属于追梦人2024-02-28
- 在春节假期客运服务上跑出“加速度”2024-02-19
- 奏响安全便捷交响曲,回应旅客出行需求2024-02-18
- 振奋龙马精神,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进发2024-02-17
- 春运旅途,让文明站上“C”位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