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莫让高温津贴成“纸上津贴”

2019-07-30 16: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芳 

  连日来,河北省部分地区持续高温,炎炎烈日“烤”验着高温下坚持工作的劳动者们。为保障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权益,省人社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卫健委、省总工会曾联合发布通告,就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出台相应举措,重申高温津贴应发放到位。(7月29日河北新闻网) 

  连日来,多地已开启“高温模式”,高温下坚持工作的劳动者们接受着烈日的“烤”验,此时为劳动者们发放高温津贴,无疑能够为酷暑带来一份清凉。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应当发放每人每小时2元的高温津贴,加班时间也算。同时,根据国家多部委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诚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用人单位要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然而现实却难如人意,部分企业还存在不发、少发或以防暑降温用品充抵高温津贴等现象,白纸黑字的规定却没有落到实处。本是对高温工作者“凉身暖心”的人文关怀,奈何只是“纸上清凉”。 

  高温津贴成为“纸上津贴”,其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守法经营意识差,违法成本低甚至无成本;二是劳动学法自觉性不够,依法维权意识欠缺,担心丢了饭碗,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权益,甚至一些劳动者无劳动合同,缺乏法律保障;三是有关部门对政策宣传广度不够,有的劳动者不知道有这项补贴,同时执法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企业打击曝光太少,缺乏警示作用,致使“硬性规定”成了“全凭良心”。 

  许多劳动者拿不到高温津贴,若是缘于资金紧张,尚且理解,然而,究其根本,是对政策的藐视和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 

  因而,莫让高温津贴沦为“纸上津贴”,还需政府、企业、劳动者及社会组织多方发力,为高温劳动者织密“保障网”、“清凉网”、“暖心网”。一是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细化法规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同时引入信用评价机制、联合惩戒机制,提高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二是企业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降低工作环境温度,从源头上减少高温危害;三是劳动者应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企业违规行为勇敢“说不”;四是社会组织对没有落实相关规定的用人单位予以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只有树立“清凉思维”,切实让高温津贴发放到位,才能让高温劳动者“凉身暖心”,才能真正为酷暑带来一份清凉。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