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生活艰辛 更思今日生活之美
作者:李运英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的描述也是对我家乡的描述。
人老思故。我已年近古稀,常想起儿时的往事。既想起儿时家乡的美景,也想起当年生活的艰辛,更体会到今天生活的甜美。其实,我家乡变迁何尝不是国家的变迁。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鱼台县沙河村。60年前,这是一个很荒凉的村庄。之所以荒凉,是因为当时这里是一片洼地,到了汛期,因为排灌设施不畅,天水客水汇聚在一起无处排放,造成秋作物严重减产或绝收。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水大时,水浪可以拍打我家的宅基,以至于每年冬春两季我的父亲和哥哥都要加固宅基。我哥去当兵,还是从村里坐船走的。其实沙河村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湖景村”,但当时可没心情观景。
“湖景”有湖景的难处,也有湖景的好处。很难忘的当年满天飞翔的野鸭。现在年龄大了,在丈夫的指导下读些书,写写东西。他告诉我,这种情景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也不大懂,反正觉得很美,可以联想到“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但“号子”和“白帆”不代表粮食。“十年九灾”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我们村里的人很勤奋,秋庄稼收不好就去湖里劳作度过灾荒。一般的男劳力去湖里割苇子运回家分给大家。壮劳力就穿着皮叉去湖里扒莲藕。皮叉是用牛皮做的,一直到嘴边。我现在很佩服的是他们的脚力。一脚蹬下去,他们的脚竟能蹬出一条完整的藕,用钩子钩出来的藕连一根藕芽都是完整的。据说,现在叫藕的“品相”很好。
剩下的男女老少在家编席子。编席子是个全家活,老少都有活干,编好一张席子要经四道程序。那时候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基本都没上过学,大人们只想着女孩长帮助家里干活学做家务,五六岁就开始剥苇子,学着编席子了。
那时候,我们村和别的村还有个不同的生活习惯。一到秋收之后,一天就吃两顿饭,因为男劳力都去湖里割苇子扒藕,早去晚归,下午四五点钟才回来。女人带着老小在家干活。孩子们饿了就吃个凉窝头,到下午两三点钟再做饭,等着男劳力回来,一家老小才吃上一顿热乎饭。这种生活习惯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有改变。其实,一天吃两顿饭何尝不是缺粮所致呢。
我小时候常住姥姥家。姥姥家离沙河村有三十多里路,那里是沙土地,属于黄泛区,秋作物大部分是红芋和花生。红芋,也就是地瓜。一到秋天我就去姥姥家住着“捞花生”。所谓“捞花生”,就是花生收了之后,我再到地里翻着土找落下的。如果找到“一窝”花生,那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儿。我一般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天很冷了父亲才把我接回来。可能是年龄小的原因,才出去两个多月,回来啥都感到陌生了。
小时候总是觉得路很长,那时候,二里路的距离,也觉得是一段很长的路。何况三十里呢。
从姥姥家回来会经过一个叫姚楼的村子,其实已经距离家不到4里路了。过了姚楼往北远眺,一眼望不到尽头,一片荒凉。姚楼街里有直通沙河村的一条土路,村子前边约一百米有一座小桥,桥是用木棒架起来的,上面封着土。桥的东边,在解放前是我们家的二亩地,那是我曾祖母带着我幼小的爷爷给财主家当用人,孤儿寡母苦熬了十几年,才积攒下这点钱,买了这二亩薄地。
这二亩地是救命地。生活困难时期,到了春天柳树发芽了,就用树上的柳芽来充饥,树枝子长大了就把它砍下来,用它建个小厨房或者在院子里搭个凉棚。
我还记得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晚上又刮起了大风,次日早上,我二弟一早就到桥边看我们家的树被刮断没有。当他看到一个树枝子被刮断掉在雪地里,有人要去拉那个树枝子时,他把“茅窝子”(用芦苇花编织的草鞋)往雪地上一扔,光着脚趟过冰冷的河沟,把那个树枝子拉了回来。
他左手拿着“茅窝子”,右手扶着抗在肩上的树股子,脚冻得红肿发紫,他全然不顾。母亲拿了一块破布想给包上暖和暖和,他把脚上的雪水甩了甩就塞进“茅窝子”里。母常说我二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别筋”。
到六十年代,大田地不允许私人栽树,那时就把那四棵树先后刨掉了。爷爷六四年过世,用部分树干给爷爷换个了口棺材,这四棵柳树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念。
现在说这些事情,已经很久远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沙河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沙河村的住房在不断更新,由低矮的土墙茅草屋,到土墙的瓦房,现在建起了两层楼房,红砖墙的院子整整齐齐真是气派。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土路不见了踪影,现在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蜿蜒通向远方。路两旁的绿化带,四季长青,鮮花常开,景色诱人,走在路上,让人心旷神怡。沙河的变化是村民们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它更佐证了新中国七十年来的巨变。
温故而知新,思苦而知甜。除了时代的变迁,更加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这一点,永远都不会过时。
- 乡村文化旅游节助力乡村振兴:共筑乡村美好未来2024-01-26
- 鲁网图评|未来产业发展四论:早改革 重基础 强创新 多扶持 2024-01-24
-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且看这“三板斧”2024-01-21
- 新一年,新铁路,新气象2024-01-10
- 鲁网漫评:抓实抓细这些关键,让主题教育更有实效2023-04-11
- 青年干部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2023-03-18
- 年轻干部要接稳强国建设“接力棒”2023-03-17
- 鲁网论见|莫让“刺客”刺痛消费者的心2023-02-10
- 6块糖卖466元?明码标价莫沦为宰客的合法马甲2023-02-09
- 聊诚评|姿态昂扬向上,工作扎扎实实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