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愿维权不再有“眼泪”

2019-04-16 21:0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钟语微

  “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但是这件事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我就是太讲道理才被你们欺负!……”近日,一位西安女车主坐在奔驰车引擎盖上和4S店销售人员哭诉的视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短短几日,这样一个“哭诉式”的视频点击量过亿,放下尊严成为了这则视频的关键词,而这种“突破”底线的行为更是充分的引起了网友的共情。

  事件的持续发酵使得奔驰品牌方和西安市场监管部门均作出回应。但是为何非要将一个消费者逼到放下尊严才能让推进维权的进度呢?难道维权就必须要放下尊严,拿出“眼泪”哭诉才能见效吗?

  通常情况下,一个消费者正常的维权途径应该是首先与店方协调,之后可以通过第三方监管平台,消费者协会、仲裁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方式来进行维权,显然不管是哪种方式,这种放下尊严的“哭诉式维权”都不是一个可选项,但是店方和第三方机构在维权的事件中的回应迟缓和效率低下使得法规和监督权在执行层面上失灵,最终造成了消费者求告无门,只能陷入付出尊严、靠民间舆论场维权的被动局面。

  整个事件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酵,并得到大家的共情,就是因为从这场事件中我们多多少少能够找到自己维权无望的影子。在这个法治社会,体面的维权方式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要让人放弃理性的维权方式而采取激进的方式维权,往往源于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企业的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就连一些合理的维权甚至都会被当做无理取,非理性的维权才能取得理性维权的效果,难道维权就一定要伴有“眼泪”吗?一个消费者的正当维权应该是一个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而非是特殊照顾,维权之路不该如此艰难。

  无疑,作为这场事件中的主角“奔驰”方,无论最后的解决方式是什么样的,经过这场事件,其在中国的口碑可以说是直线下降,一些嘲讽奔驰车的段子层出不穷,我们透过这样一个事件来评价一个品牌固然片面,但是也足以见得,一个企业的信用和信誉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商家与消费者完成一次交易本应是皆大欢喜,却由于信用的丧失而两败俱伤,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致命性的打击,一个企业成也在消费者,败也在消费者。只有真正的尊重消费者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真正的尊重消费者要不仅尊重购买前的潜在客户,更应该充分尊重已经完成交易的客户,充分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不让消费者的维权以眼泪相伴,才是充分尊重“消费”本身。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