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女童吵闹被踹”事件背后的冷思考

2017-05-17 14:5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张柏萌

  “女童吵闹被踹”视频曝光后,舆论持续发酵。尽管女童母亲与女大学生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冷静,并通过媒体表达了歉意,但网友似乎并没有丝毫冷静,分成三派站队互撕,一时唾沫横飞。

  声讨女大学生方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没踹到孩子,不管怎样使用暴力也是不对的。

  声援女大学生方认为,家长首先应管教好孩子。

  各打五十大板者的观点则是,孩子欠管教,女大学生方式也欠妥当。

  视频比较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事件始末,结合媒体的采访报道,笔者并不认为这是简简单单各打五十大板的问题,而是道德与法律姑且分开的问题。孩子公共场合嬉闹喧哗影响到了别人,家长没有管教制止,这是个人素质素养或者说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女大学生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管没有直接踹向孩子,但暴力行为足以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女大学生踹出去的那只脚已经触碰到法律的红线,如果孩子因此受到惊吓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女大学生不但要承担民事赔偿甚至负刑事责任。

  之所以网上声援女大学生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认同对孩子使用暴力,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网友从自身经历出发的“角色代入”。不顾他人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大声打电话,家长任由孩子嬉闹……这些公共场合的陋习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都曾经历,有时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而国人的反应,通常是忍耐、避让,在心中默默谴责。女大学生踢出的那一脚,表达出了一些人积压在心中的对国民陋习无比反感的心理情感,替他们踢出想踢而不敢的那一脚。有人对声援女大学生的网友标以“冷血、道德坠落”的标签,是对他们心中强烈的“角色代入”情感的漠视。

  从根本上反思此次事件,则是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如何正确相处的问题。它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在公共场合规范自己或是自己孩子的言行,而不至于影响到别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直以来关于国民素质大讨论的问题。另一个是如何采取正确方式对待他人在公共场合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问题。此事件中,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女大学生向孩子母亲提出口头劝告、提醒,或向餐厅服务员提出代为管理,任由自己情绪的发泄,不加克制自己的行为,只会恶化事态的发展,甚至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