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网约车改牌做号”,该打几个板子?

2017-05-17 14:5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孙伟

  系统显示接单的是这辆车,可来的却是另一辆车。对方的解释多是“今儿开老婆的车”“换车了系统没改过来”等。事实上,这些车里面有一部分为“改牌车”。而一条以收售公民个人信息为支撑、利用网约车平台审核漏洞进行“改牌做号”的网络黑产继而浮出水面。(5月17日 新京报)

  沸沸扬扬的网约车之争,已经成了陈年往事。在互联网经济大势下,传统行业的变迁应该从这里开始。即便是它有很多不符合规矩的做法,但只要对于这个社会发展有利,对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好处,我们都应该抱有同情乃至支持。这里的宽容并不等于承认那些背后的约束不严,尤其是在一些可控条件下,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守规矩、甚至违法”,这些都是病。坏了,只能影响网约车今后的发展。

  其一,有大量的驾驶人信息泄露,应该找谁的事?即便是价钱很低,也需要认清,这些竟然可以低至2元钱一条的信息,怎么可能符合当事人自己的意愿,换句话说,当事人不能这么廉价的把自己卖给不知道用途的地方。仅仅凭借着这一条东西就可以找到那个什么总代理,分发群,可见这些通过上线下线的操作手法并不高明,甚至“改牌做号”几近公开化,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东西或许游走于法律边缘,甚至于违法程度和行为的惩处并不值得警示。

  其二,网约车平台需要担负什么责任?有没有从平台漏洞来改良这些问题,是否看到,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技术漏洞?在弥补之后会不会出现漏洞?对于这样的技术漏洞,可以说,只能边做边补,即便是开发程序的大型计算机网络的大牌,还经常被黑客攻击取利,几个网约车平台,修补或许更是平常的事。一不留神被攻破,或许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这些并不是成为网约车平台开脱的凭仗。追根揭底,还是一些政策,奖励不对外牌的网约车开放,逼迫着一些人另辟门径,玩起了瞒天过海的把戏。

  仅仅凭借着网约车的平台约束,显然是不够的。这个行业的正常发展,需要一种法定规则。外地牌或是外地人究竟允许不允许,是否也纳入考虑的范畴,需要一个严格的说法。既然“网约车”就是搅局者,凭什么就不能让外来牌或外来人来搅局,要记住,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来讲,网约车也就是一个不速之客。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