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内外兼修才是中车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

2016-12-15 13:5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福斌

  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12月13日启动70列动车组招标,总价85亿元左右。这是2016年中铁总第一次成规模招标动车组。本次招标全部为时速250公里动车组。(2016年12月13日《财新网》) 

  此次中铁总招标70列动车组对于中国中车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因为相对于中铁总2013-2015年动辄三四百列动车组采购量,2016年全年不足100列的采购量是一个断崖式的下滑。造成此种困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动车组的寿命在10-30年,产品更替周期较长。二是,随着中国高铁投产里程的放缓,中铁总对动车组的需求量也有所下降。 

  对此,中国中车的决策者们也不是毫无准备。在2015年4月7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宣布合并公告,南北车合并成立中国中车。这种报团取暖的方式避免了中国轨道交通市场以前你死我活的价格战,同事也有助于中国中车更广泛的开展海外市场,增强其海外竞争力。所以我们有理由对中国中车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市场“寒冬”保持乐观态度。 

  中国中车的发展前景不值得我们忧虑。首先,合并后的“中国中车”在国内成了没有竞争对手的“垄断”企业。从此,中国中车对轨道市场有了相对客观的定价权,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中,合并后的南北车在没有了“南北之分”后也更加符合国家利益。而且从销售、采购、和技术的取长补短等方面来看,都是利好;其次,据《中国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而且还有更加便捷的“八纵八横”高铁主干道正在规划中;第三,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市场已经出现新的重大进展,中泰已经签订高铁合作协议,中老铁路正在加紧推进,中国在非洲的铁路市场前景也令我们充满期待。 

  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企业要想立足全球市场,在抱团发展发展的基础上还需修炼“外功”。伴随着中国高铁的修建日趋平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日趋完善,近两年中国中车的产能已经高于国内市场需求,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笔者认为,走出国门,去海外市场开疆拓土,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海外订单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