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莫在“人情往来”上栽了跟头

2016-10-08 14: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张柏萌

  一盒茶叶、两条香烟、一桌酒席……看似简单的“人情往来”,却是违纪破法的“微小起点”。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划清习俗与纪律、人情与法规的界限,确保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新华网)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期间互相拜望馈赠礼品,既是礼节又增进感情,无可厚非。但一些人却正是利用节日里的“人情往来”,借机浑水摸鱼,打着走亲访友的幌子,行权利交换之勾当;借联络感情的名义,施行贿之实,既有较强隐蔽性又很难让人拒绝。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有的被“人情往来”麻痹了头脑,放松了警惕。有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事前以“人情往来”自我安慰,事后用“人情往来”自我开脱。

  “风起于青萍之末 浪成于微澜之间”,“蚁穴虽小溃大堤”。岂不知,看以温情脉脉的“人情往来”却是滑向腐败深渊的肇端。绝大多数腐败分子也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渊,走向人民和法纪的对立面。新中国第一大案中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从收受一条“哈德门”香烟开始,一步一步陷入腐败泥潭的;因受贿罪于被判处无期的开封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森林在忏悔时表示:“给我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节假日‘人情往来’,我觉得自己就是被‘人情往来’面纱下的铜臭熏倒的。”;某落马贪官在忏悔录中同样写道:“收受礼金在我眼中是经济问题的开始,但我却认识不到,久而久之发展到来者不拒的地步。认为我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逢年过节送礼者不少是下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如果拒收,他们会感到我对他们不信任。”

  其实,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还是掺杂着“请托办事”,甚至“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我们党员干部心中最明白。要想善终,必须慎始。莫让变味的“人情往来”栽了大跟头,党员干部自身要强化党性修养,严于律己,慎独慎微,面对诱惑,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同时,纪检部门要加大“节日反腐”力度,从严从细抓好落实,杜绝节日的“人情往来”成了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将节日里那些隐身、变形的“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深挖出来,建立预防、监督与惩处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同时,落实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早纠正,提醒干部守住做人底线,不可越雷池一步。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