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防了“野鸡大学”还要防“野学”

2015-05-23 15: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易国祥

  毕业季,站在熟悉的公寓楼下,22岁的张鹏愤怒、无奈。在武汉大学度过美好“大学”生涯后,竟发现花15万元换来的4年大学可能是一个骗局,没有毕业典礼,也没有武大的毕业证书。到手的是一纸假借别的学校名义的假毕业证书。(5月22日《长江日报》)

  简单的说法,在正规大学之外,各种不正规、其颁发的学历不被承认的大学,叫“野鸡大学”。不久前国家公布的210所虚假大学大体如此,正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求学陷阱。除此之外也不是就安全了,这种在名校上了四年学,却不是正招学生,根本没获学生资格,可称为“野学”。这则新闻提醒公众,防了“野鸡大学”,还要防“野学”。

  名大学滋生“野学”的内幕有待揭开,但多年来,一些重点中学,按统招政策录取了优质生源后,以金钱或者资源为要价,把达不到分数的学生招到学校,与正招学生混编上课,这种现象见怪不怪。这一起招生骗局,看来是套用这一运作方式,只不过是校方的名气和正常教学被利用,钱被别人赚走了。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称与涉案做自考生生意的某公司无关,我们宁愿相信和希望这是事实。但披露的细节仍然让人疑云重重:骗招的学生是凭怎样的证明入住该校博士生公寓的?“中间人”从哪里获得课程表?陪伴这些学生读书四年的“辅导员”,为何在学校呆了近四年而没有被校方发现破绽?这个招生公司与武大继教学院,如果没有合作办学的契约手续,有无意会之交、口头之约和利益之链?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对社会上求学的强大需求,恐怕没有多少大学敢说自己没有点“模糊”和“暧昧”。事实上确有一些大学就办成了“学店”,曾经迎合过求学和文凭的非理性需求,强烈地涌动过自己赚钱的欲望,给投机谋利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管理上也给非法招生留下了实际操作空间。如今事发后,一味撇清责任,不如彻查,与其切割,才能保有名校的声誉。

  当然,要防止类似骗局重演,与应对“野鸡大学”一样,教育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非法招生,像国家公布210所“野鸡大学”一样,有关学校应该在自己的网站和招生指南上,特别是在招生季节,随时公布可能附着在自己身上的各种“野学”,以方便公众辨别,不至于让上当的学生直到快毕业了,才如梦初醒,或者,“想读研”还敢继续找这些骗子。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