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双面”教师是对师德考核的讥讽

2013-10-17 15:0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0月15日,南阳市桐柏县56岁教师杨士付涉嫌强奸、猥亵多名女童一案,在南阳市中院开庭审理。起诉书指控,杨士付涉嫌强奸女生花花和丽丽2人,并猥亵包含2人在内的20名黄岗镇斗称沟村小学女生。在2010年6月份的考核中,杨士付的师德考评分是满分100分。杨士付此前还获得过“黄岗镇师德先进个人”的荣誉。在庭审中,杨士付的辩护人提供了杨的7张荣誉证书。受害者律师均认为,这充分说明教育部门存在渎职、失察的行为。(10月16日《河南商报》)

  虽然杨士付作案时间在2012年春节至案发时,而得到师德考评分满分是在2010年,但一个人师德不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以前恐怕就有不好的师德,只是没在考核中体现出来。

  其实类似的问题已有多起。2002年,广东阳春市某小学班主任刘某在4年时间里先后强奸、猥亵了19名小学女生。而据报道,刘某有着“先进教师”的招牌,同时还是大家公认的“好人”。2003年,南京某小学英语教师陈某,光天化日之下数次在学校办公室猥亵班上一名10岁女学生。而陈某“已有20多年教龄的他因教学认真,在师生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曾多次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而再的发生师德“好”的教师性侵女童事件,说明我们的很多师德考核并不名副其实,一些地方师德考核结果并没有反映出一些教师师德的真实状况,有的甚至还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恐怕存在着很多原因。一是师德难考核,是一个很难量化评价的东西。二是一些地方师德考核存在着形式主义,往往就是少数人参加给教师打个分,或者只是让一些相关人员进行“打分”,很难考核出真实的师德。三是一些教师善于伪装。被考核的教师很可能会针对政策想出对策,即当事的教师有可能努力地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隐匿起来,以便获得较好的师德评价。甚至会运用各种“权谋”来逃脱师德考核带来的惩罚。

  这不得不让人对当前的教师师德考核产生很大的担忧。现在很多地方都很重视师德建设,出台了很多规定,如师德考核纳入教师档案,对师德不好的教师一票否决、打破教师铁饭碗等。这些规定确实很好,也有必要。但是这些规定都是有一个假设前提,那就是发现师德不好的教师。其实即使没有这些规定,我们也知道这些师德不好的教师如何处理,关键是如何发现这些师德不好的教师,如何通过考核反映出师德的真实情况,这才是重点。如果不能发现师德不好的教师,我们制定再严厉的惩罚措施,恐怕也没有用。师德问题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评判教师的师德表现必须要用事实说话,谁师德高尚,谁师德低下,谁来评判,怎样评判,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事情。所以当前应该把师德建设的重点放在如何考核上,而不是都一窝蜂的出台师德奖惩规定。

  而有一个好的考核,要改变现行相对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建立一套基于教师教育科学水平的专业化机制,减少行政因素对教师系统的干扰。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由专门的教师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培训、制定教师行业规则并应对师德问题。只有把教师们放到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们的荣誉感、使命感。 (山东商报肖华)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