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家国同庆时 文脉续新篇

2025-09-30 16:32:3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中秋的清辉洒满孔庙的琉璃瓦,国庆的红旗映照着尼山的圣境门。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恰于此时拉开帷幕。当孔子诞辰2576周年的纪念与双节的欢腾相遇,“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的主题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在家国同庆的图景中铺展成文脉传承的当代答卷。

  传统仪轨的现代表达,让千年文脉可感可触。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上,八佾舞的舞步踏响古乐,而敬献花篮的队伍里,既有白发苍苍的儒学研究者,也有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的海外教育工作者。不远处的研学营地中,孩子们正跟着手册解读“诗礼传家”研学路线的典故,家长则在一旁用手机拍摄“云祭孔”直播里衢州孔庙的百姓祭典场景。没有刻意的宏大叙事,这种“古礼+今人”“线下+云端”的组合,让“斯文在兹”的传承变得亲切自然。

  文旅融合的细腻巧思,让文化基因融入日常。“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出的六条路线串起齐鲁30余处地标,游客在泰山登高时感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在三孔景区抄经时体会“学而时习之”的深意。社区里,老人们带着孩子手作月饼,聊起“孝亲敬老”的家训;街头的文旅咨询点前,志愿者为游客推荐“斯文在兹”儒家文物主题游径,让文化体验走出景区、走进烟火。这些细碎的场景,正是文化惠民最实在的模样。

 文明对话的跨越国界,让和合理念传之久远。全球“云祭孔”直播间里,曲阜主会场的祭文诵读与日本东京孔子庙的纪念仪式实时联动,20余个海外站点共同奏响文明交响。研学营地中,来自49个国家的青年学生围着孔子像交流感悟,他们手中的《论语》译本虽语言各异,却同样读懂了“和而不同”的智慧。从124家海外“尼山书屋”的书籍飘香,到中外学子共寻文化根脉的足迹,儒家思想正以润物之势走向世界。

  这场文化节最动人的启示,在于它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中秋月饼里的团圆意,是国庆欢歌中的家国情,是跨越国界的共通语。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与双节的家国情怀相融,当“和合共生”的理念与文明交流的实践相遇,千年斯文便在当代生活中获得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文/李月晖)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