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立足孔子文化新起点,绘就文明互鉴新图景

2025-09-29 16:52:5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9月27日,曲阜尼山再次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焦点。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通过开幕式、祭孔大典、全球“云祭孔”等多元载体,将儒家思想的千年智慧转化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实践。这场盛会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以儒家智慧推动全球文明对话的生动探索。

  构建从“主场独奏”到“全球交响”的国际文化新对话。本届文化节以“国际性”为鲜明底色,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参与网络。370余位境外嘉宾来自36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涵盖亚美尼亚、日本、韩国等驻华使节,形成政治、学术、文化领域的深度对话。在“高山仰止”论坛上,法国学者以儒家“天人合一”理念阐释全球可持续发展,韩国代表探讨“和合共生”与国际治理的契合,马来西亚学者莫顺宗则强调儒家教育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启示。这种跨文明的思想碰撞,使文化节超越了单纯的纪念仪式,成为全球治理智慧的共享平台。全球“云祭孔”活动通过“主演播室+海内外直播点”模式,联动日本东京孔子庙、韩国成均馆、印尼孔教总会等20余个海外站点,以及国内40余家文庙,形成“国内+海外”的全球祭孔网络。曲阜孔庙的乐舞告祭、衢州孔庙的“百姓祭孔”、沧州文庙的传统释奠礼,与海外站点的特色仪式交织,构建起“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的视觉叙事。这种技术赋能的传播方式,使儒家礼仪突破地理限制,成为全球观众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探索守正为本,创新为翼的文化“两创”新实践。文化节在传承中坚守核心价值,在创新中激活时代生命力。祭孔大典严格遵循传统仪程,64佾舞的庄重、敬献花篮的肃穆、恭读祭文的深沉,完整呈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基因密码。而开幕式则以戏剧情景串联政务、仪式、颁奖环节,通过交响乐朗诵、音舞诗画等形式,将“仁义礼智信”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表达。这种“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平衡,使传统文化既保持历史厚重感,又具备现代传播力。在研学旅游领域,文化节推出“仁智山水——高山仰止之旅”“止于至善——笃学善行之旅”等精品线路,将“三孔”遗址、尼山书院、孟母林等文化节点串联,开发出《论语》诵读、古礼体验、非遗手作等互动项目。济宁市推出的“一张机票游济宁”“大学生半价游”等惠民政策,更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消费的文旅产品。数据显示,文化节期间曲阜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0%,研学团队占比达65%,印证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效应。

  以长效传播,构建永不落幕的文化新生态。文化节突破“节庆经济”的短期效应,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孔子网开设的“全球‘云祭孔’回顾”专题,已收录海内外祭孔录像200余小时,按地域、仪式、主题分类建库,成为研究儒家礼仪的开放资料库。线上祭孔平台推出的“祭拜孔子”“儒学问答”“中华文庙”等七大栏目,吸引全球用户参与,形成“线上仪式可感、文化内涵可悟、全球参与可行”的数字生态。此外,文化节与“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齐鲁1号”旅游列车等品牌联动,将儒家文化融入美食体验、交通出行等日常场景。济宁市推出的“游目骋怀——跟着孔子去研学”体验季,通过AR技术还原孔子周游列国路线,使游客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深化文化认知。这种“全域办节、全时消费”的模式,将文化节从两天活动延伸为全年持续的文化现象。

  当尼山钟声再次响起,它不仅回荡在齐鲁大地,更通过5G信号传至东京、首尔、雅加达的直播间从最初单一形式、较小规模活动,到如今融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旅游参访、经科贸合作于一体的大型文化盛典,孔子文化节已成为连接中外文明、促进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这场跨越2576年的文明对话,正以孔子之名,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儒家思想以其博大精深,不断回应时代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东方智慧。(文/徐伟)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