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千年文脉涌新潮,和合共生谱华章

2025-09-29 16:53:0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9月27日晚,曲阜尼山灯火璀璨,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的悠扬乐声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既是对先哲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主动担当。在全球化浪潮激荡的今天,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以独特的东方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能。

  文化传承: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精神灯塔

  祭孔活动始于公元前 478 年,最初为每年秋季举行一次;至东汉时期,形成了春秋两祭的制度。如今的祭孔大典已从最初单一的祭祀仪式,发展为融合音乐、舞蹈与礼仪的立体化文化表达形式。2025年祭孔大典以“仁礼天下·和合大同”为主题,通过“礼宾天下”“礼启圣门”等篇章,将儒家“礼”的精髓转化为可感知的现代仪式。当九声钟鸣回荡在万仞宫墙,全球“云祭孔”直播让海内外观众同步感受“克己复礼”的庄严,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正是中华文明“日新又新”的生动写照。

  智慧启迪:破解时代命题的东方方案

  孔子思想中“为政以德”“和而不同”的理念,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镜鉴。在山东,基层治理中的“心灵驿站”“烦事德讲理”制度,将儒家“和为贵”思想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模式;教育领域,“新六艺”研学品牌与“跟着孔子研学游”线路,让传统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青少年成长。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文化节首次颁发“海外人才孔子文化研学行动计划”,通过文化研学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让儒家智慧成为滋养全球治理的“源头活水”。

 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共同体的文化桥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2500年前的箴言,在今天的尼山论坛、云祭孔活动中焕发新生。从向印尼捐赠孔子像,到连续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从全球Z世代短视频征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二十年坚守,中国正以文化为媒,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对话生态。当孟加拉“太阳能船上移动学校”与摩洛哥“全纳教育”项目同台领奖,当马来西亚学者呼吁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对文明共生的渴望跨越了地理与文化的界限。

  站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的节点回望,这场持续四十余载的文化盛宴,早已超越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自觉守护,更是对“世界向何处去”的东方回应。当尼山晨钟与数字浪潮共鸣,当杏坛文脉与五洲四海相连,儒家思想正以“和合共生”的胸怀,为人类文明进步开辟新的可能。这或许就是文化节给予时代最深刻的启示:唯有以开放包容之心拥抱差异,方能在多元共生中走向永恒。(文/宋庆玲)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