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孔子文化节:山东递向世界的“文明名片”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尼山的秋风掠过孔庙红墙时,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在济宁曲阜启幕,让这座承载2576年圣贤记忆的城市再度聚焦目光。这场以“大哉孔子和合共生”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用“1+3+N”的清晰架构,既延续着山东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坚守,更书写着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时代答卷。
“1”个核心主题,是山东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地域标识到“和合共生”的全球表达,山东始终以孔子文化为纽带,在守正中传递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和合”理念早已融入齐鲁大地的肌理——从尼山圣境的礼乐和鸣到鲁源村景区的“文旅兴村”实践,这份源于圣贤的智慧,如今正转化为山东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成为回应世界文明交流需求的中国方案。
“3”大主体活动,搭建起文化传承的立体舞台。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循着古礼展开,佾舞雅乐间,是对中华礼乐文明的庄重致敬,让观众在仪式感中触摸文化根脉;“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则跳出书本局限,如同鲁源村景区打造的“行走课堂”一般,能让海内外游客在尼山溯源、孔府寻踪中,将“有教无类”的理念转化为亲身感悟;而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更让这场文化节超越地域边界,20年来57个获奖项目的实践证明,山东孕育的教育智慧已成为推动全球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
“N”项全省联动的文旅活动,彰显着山东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温度。从曲阜的核心盛典到齐鲁大地的遍地开花,这种全域覆盖的布局,让孔子文化不再局限于庙堂之上。正如鲁源村景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全省各地的主题活动也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仁”“礼”“和”的思想融入日常。无论是街头的文化展演还是景区的沉浸体验,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孔子文化早已是山东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从未停止让传统文化“破圈”的探索。从鲁源村景区构建的沉浸式演艺场景到“跟着孔子研学游”的创新路径,从线下盛典的庄重肃穆到线上传播的生动鲜活,山东用“传统+现代”“本土+国际”的组合拳,让孔子文化既扎根本土沃土,又具备全球视野。
这场文化节,从来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而是山东递向世界的“文明名片”。它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可以兼具厚重底蕴与时代活力,地域文化能够成为全球文明交流的通用语言。当礼乐声在曲阜响起,当研学队伍踏上齐鲁大地,山东正以孔子文化为桥,邀请世界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约。(文/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