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七夕节 浸润时代新风与文化自信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这个源自星宿崇拜、承载着牛郎织女美丽传说的古老节日,穿越千年时光,至今依然在我们生活中散发着独特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以平实之心、务实之举,深入挖掘七夕的文化内涵,让其与时代同频共振,焕发新的生机。
弘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责任担当。浪漫爱情应该扎根于现实土壤,七夕的核心是爱情,但新时代的爱情观更强调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责任与坚守。它不应止于鲜花礼物、烛光晚餐的表层浪漫,更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相互扶持、彼此成就之中。无论是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夫妻,还是携手返乡创业、振兴乡村的年轻伴侣,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情最真挚的模样——既是灵魂的共鸣,更是责任的共担。过七夕,要倡导积极健康的婚恋观,让浪漫情感与家庭责任、社会担当有机结合,使爱情之树常青。
秉持“乞巧砺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七夕又名“乞巧节”,古代女子于此日向织女“乞巧”,祈求心灵手巧、技艺娴熟。这背后是对劳动与智慧的崇高礼赞。在今天,这种“乞巧”精神与工匠精神、职业操守高度契合。过节之余,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追求卓越,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和“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雕琢时代精品。这是对传统节日最好的活化,让古老的“乞巧”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砺智”的光彩,激励每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七夕节习俗丰富,如穿针乞巧、拜织女、染指甲等,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不应让其仅停留在博物馆或古籍里,而应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进行创新性表达。例如,组织社区邻里手工艺市集,推广传统技艺体验;鼓励青年以汉服婚礼、集体颁证仪式等新形式举办婚典;利用新媒体平台,创作传播蕴含七夕元素的动漫、短视频等文化产品。这些举措既保留了文化基因,又赋予了其现代活力,让千年民俗彰显当代文化自信。
七夕之美,在于情,更在于心。过好七夕节,重在挖掘其深沉的精神内核,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让我们以平实而务实的态度,摒弃浮华与喧嚣,共同守护这一缕穿越千年的星河之光,使其所倡导的忠贞爱情、劳动智慧与文化自信,如涓涓细流,浸润社会风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温情与力量。(文/王玉姣)
- 聊诚评|七夕:让千年诗韵里的浪漫照进当下2025-08-27
- 聊诚评|浪漫七夕话传承:守文化根脉,传爱的力量2025-08-26
- 聊诚评|巧借七夕古韵,易俗新风入民心2025-08-26
- 聊诚评|七夕节:穿越千年的浪漫传说与现代情感的共鸣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