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巧借七夕古韵,易俗新风入民心

2025-08-26 16:46: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星河璀璨,鹊桥相会。又是一年七夕至。这个源自星宿崇拜、承载着牛郎织女美丽传说、象征着忠贞爱情与家庭美满的古老节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我们在基层社区、乡村街巷谈论七夕,不应止于重温浪漫传说,更应思考如何以此为契机,润物无声地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浸润万家。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行移风易俗的关键节点。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在婚恋嫁娶中攀比彩礼、大操大办,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使纯真的情感蒙上阴影。七夕节所蕴含的“忠贞不渝、相濡以沫”的核心价值,恰与当前反对婚嫁陋习、倡导简约新风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这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宣传教育契机。

  在基层推动移风易俗,需巧用传统节日之“形”,铸牢时代新风之“魂”。基层工作者可深入挖掘七夕文化中崇尚劳动、追求美好、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积极元素,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呈现。例如,组织社区“模范夫妻”访谈,分享风雨同舟、勤俭持家的感人故事;举办集体婚礼或结婚纪念活动,倡导“零彩礼”“简婚礼”新风尚;开展手工巧作、家风故事会等活动,将节日过出文化味、人情味,而非物质化、商业化。关键在于,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参与中自觉认同和接受新观念。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难以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春风化雨的智慧。借助七夕等传统节日,正是将抽象的价值倡导具象化为可感、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实践。当健康的婚恋观、节俭办喜事的理念与千年七夕的浪漫传说交织相融,古老节日便能焕发出引导时代新风、滋润基层社会的强大生命力。

  让我们携手努力,使七夕的鹊桥,不仅连接天上的星河,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沟通观念与行动、引领文明新风的桥梁,让移风易俗在基层扎根更深、影响更远。(文/沈可)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