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从直白到含蓄:名字变迁见证抗战精神的代际传递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某个新生儿姓名统计中,“思远”“铭恩”“怀瑾”等富有历史意蕴的名字悄然增多。这些名字不像“建国”“援朝”那样直白,却同样承载着对抗战精神的传承与思考。
名字是一个时代的密码。翻阅不同时期的新生儿名册,我们能清晰看到抗战精神传承的轨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卫国”“振华”“志强”等名字盛行,字里行间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七八十年代,“勇”“刚”“强”等单字名流行,延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而今天,“思远”“铭恩”等名字的兴起,则体现了新一代父母对历史的温情回望。某位给孩子取名“思远”的90后父亲说:“思远”二字,是希望孩子不忘历史,志存高远。这种含蓄的表达,恰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抗战精神的理解正在从宏大叙事转向情感共鸣。
抗战精神的传承,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代际转换”。与祖辈们高呼“保家卫国”不同,今天的年轻人更习惯用“打卡”红色地标、收藏抗战文创、追看历史剧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在年轻人活跃的bilibili视频网站,抗战题材纪录片弹幕中刷屏的“这盛世如您所愿”,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转变不是疏离,而是将历史记忆内化为精神基因的过程。就像给孩子取名时不直接使用“胜利”“抗战”,而是选择“承志”“明德”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名字,体现的正是对抗战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抗战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它与时俱进的传承方式。从“胜利面”到红色旅游,从历史剧到爱国歌曲,这些载体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触可感。名字的变迁同样如此,今天的父母不再简单复制历史符号,而是将抗战精神的核心价值——爱国、团结、坚韧、自强——融入现代审美。某位姓名学研究者发现,近年来“毅”“恒”“卓”等体现坚韧品质的字在名字中的使用率明显上升,这正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抗战精神从未远去。它化作了抗疫一线的白衣执甲,化作了扶贫干部的日夜坚守,也化作了普通父母给孩子取名时的良苦用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名字是写在生命扉页的导读。从“建国”到“思远”,变的是表达方式,不变的是那份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承,或许正是抗战精神永葆生机的密码。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种精神将继续指引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文/牛彦国)
- 聊诚评|以先烈精神为灯照亮爱党为民实干之路2025-08-14
- 聊诚评|赓续红色血脉 筑牢新时代担当2025-08-14
- 聊诚评|铭记历史荣光 共筑和平未来2025-08-08
- 聊诚评|铭记抗战历史,共筑和平未来2025-07-22
- 聊诚评|历史长河里的那盏马灯:让英烈精神照亮逐梦征程2025-07-04
- 聊诚评|品一方“淄”味 解锁流量密码2024-04-10
- 聊诚评丨共度国庆,同筑中国梦2023-09-26
- 聊诚评|加强国防教育,铸牢护民之盾2023-09-10
- 聊诚评|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2023-09-01
- 聊诚评|深耕文化“两创” 建设文化强国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