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绽放牡丹经济之花,谱写“三农”振兴新篇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牡丹,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凭借独特的经济价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大力发展牡丹产业,已然成为解锁“三农”发展新密码的关键举措。
“农业增效”让牡丹成为田间的“金色引擎”。牡丹浑身是宝,从牡丹籽油到牡丹花茶,再到牡丹花蕊酒,全产业链开发极大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过去,不少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益低。如今,牡丹产业的介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山东菏泽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推广牡丹种植,并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加工设备。通过标准化种植,牡丹亩产量稳步提升;借助精深加工,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涌现。原本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有限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为产出高效的“聚宝盆”。牡丹种植与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结合,也为农业增效开辟了新路径。部分地区将牡丹与其他农作物套种,实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物联网技术在牡丹种植中的应用,让种植户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精准施肥、浇水,大大提高了牡丹的品质和产量。牡丹产业正以科技赋能,让农业迈向高效绿色新征程。
“农民增收”让牡丹成为增收的“幸福存折”。牡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在种植环节,牡丹种植相对稳定的收益,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相比于传统农作物,牡丹种植周期长,但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且管理相对简单,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山东菏泽,许多农民通过种植牡丹,家庭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除了种植收入,牡丹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大量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从牡丹的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在牡丹采摘季,周边村庄的农民纷纷加入采摘队伍,获得了可观的劳务收入。一些有手艺的农民还参与到牡丹工艺品的制作中,进一步拓宽了增收途径。随着牡丹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少农民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在洛阳,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周边乡村的旅游收入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农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牡丹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多元赋能,让农民踏上富裕增收新道路。
“农村繁荣”让牡丹成为乡村的“亮丽名片”。牡丹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经济面貌,也为乡村的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注入了新活力。在文化方面,牡丹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弘扬。各地举办的牡丹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媒体的关注,提升了农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牡丹文化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催生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生态方面,牡丹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牡丹种植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乡村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一些地方依托牡丹种植基地,打造了生态公园、休闲步道等,将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牡丹产业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人才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进步。牡丹产业助推乡村发展全面赋能,让乡村绘就繁荣新画卷。
牡丹产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闪耀着光芒。它让农业更高效、农民更富裕、农村更繁荣。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挖牡丹产业的潜力,推动牡丹产业与科技、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让牡丹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牡丹之花将在祖国的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文/孟雨)
- 聊诚评|菏泽牡丹盛开,国色芳华摇曳2025-04-14
- 聊诚评|以花为媒,绘就菏泽牡丹经济新画卷2025-04-10
- 聊诚评|牡丹花开产业红 乡村振兴阔步行2025-03-27
- 聊诚评|牡丹花开齐鲁地 产业富民谱新篇2025-03-26
- 聊诚评|山东牡丹产业:绽放的经济之花2025-03-25
- 聊诚评|赏“国色”牡丹,品华夏“芳华”2025-03-25
- 聊诚评|盛世芳华绘新卷 齐鲁丹韵谱华章2025-03-25
- 聊诚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五洲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