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牡丹产业:绽放的经济之花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这一象征着富贵与美好的花卉,在山东的土地上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发展成为极具潜力的特色产业,为山东的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山东发展牡丹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拥有最适宜牡丹种植的壤质潮土。菏泽等地牡丹种植历史更是可追溯至隋代,历经唐、宋的兴起,明、清的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凭借悠久的种植传统,山东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培育出众多优良品种。目前,全省牡丹种植面积可观,其中油用牡丹占比突出,种植区域相对集中,且逐渐向全省适宜地区扩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山东牡丹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在种植模式上,探索出“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的模式,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种植。菏泽拥有众多标准化种植基地,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颇高,苗木出口率也占全国的较大比重。在产业延伸方面,牡丹从单纯的观赏花卉,发展出了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同时,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如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发展迅猛,菏泽市牡丹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
当然,山东牡丹产业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在新品种繁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仍需突破,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也有待提高;市场开拓方面,虽然产品已走向国际,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部分消费者对牡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高。
推动山东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多方发力。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科研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攻克牡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市场拓展方面,加强品牌建设,讲好山东牡丹故事,通过举办各类牡丹文化节、展销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等手段,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购买牡丹产品。
山东牡丹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发展,这朵“富贵之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经济之花,为山东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文/刘云霄)
- 聊诚评|赏“国色”牡丹,品华夏“芳华”2025-03-25
- 聊诚评|盛世芳华绘新卷 齐鲁丹韵谱华章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