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擦亮文旅产业新底色,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2024-01-24 19:14: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从贵州榕江的“村超”到山东淄博的“赶烤”;从梦回大唐的洛阳到冰雪世界的哈尔滨。摘下口罩的这一年,人们的脚步跟随着社交媒体“赶城”的热浪,越来越多的城市挂上了网红城市的招牌。

  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而放眼到十一八天假期,国内出游人次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实现了惊人的7534.30亿元,同比增长129.5%。从数据看出,文旅业恢复势头强劲,假日市场平稳有序。以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澎湃动能。

  坚定文化自信,深掘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自摘下口罩以来,国家大力推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当地的环境与景观、设施与服务、产品与业态,一个个“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美丽村庄在中国大地上展露笑颜。多地牵头协助乡村“联姻”专业旅行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设计文创伴手礼,讲好乡村文化故事。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方面同步发力。更好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文旅融合定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助力。

  坚持诚信经营,展现待客之道,呈现暖心举措。旅游的重要竞争力还在于以人文服务为支撑的旅游环境。一个城市旅游环境的好坏,关系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本身,它还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美誉度。多所网红城市全体总动员,每一位干部、市民、商户自觉响应号召:“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从景区酒店不得旺季涨价到对违规黑车处罚绝不手软;从各大洗浴中心全天候低价到私家车无偿接送游客;从志愿者为排队游客送红糖水以“夹子音”展现待客礼仪。暖心举措持续拉高待客温度。这番真诚且带有仪式感的操作成为加分项,降低负面评价,实现口被逆转,还为当地添了把火。更加见证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以诚待人定能为乡村振兴打好感情牌。

  涵养创新观念,搭建全新场景,实现业态优化。文旅场景之新需要硬件达标,更呼吁软件更新,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焕然一新。改造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创研发,让历史文化街区得到重塑。如今,提振文旅市场的主力军多为青年人,围绕年轻人“玩”的诉求,丰富“玩”的场景,形成“玩”的风潮。围绕消费观念的转变,面向年轻人和外来游客,顺应消费需求,融合潮流元素,提升服务质量。善治激发善举,从简单的政策扶持变为协同治理,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不仅赢得经营主体的共情共鸣,还能实现携手谋发展的共振共赢。更快达成决策主体、经营主体、消费主体互利共享新局面,产业优化定能为乡村振兴占领新高地。

  乡村文化产业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各地依据资源禀赋,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激发文化活力,盘活文旅经济,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文/王薪)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