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别过度解读婚姻有“几年之痒”

2019-05-22 09:16:00 来源: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正值“520”,珍爱网发布了一份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其中显示,31%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两年时间会进入平淡期,22%的人则表示恋爱一年就会进入平淡期。同时,超三成离异人群表示婚姻倦怠期为两年。

  “七年之痒”是指爱情或婚姻生活在七年后会进入一段倦怠、危险时期,男女双方都要经历一次危机考验。这些年,屡有调查大数据显示,我国婚姻的保鲜期正在逐年缩短,婚后两年至七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结婚第三、四年的离婚率达到峰值,“七年之痒”缩短至“三年之痒”。如今又出现“两年之痒”,不少人因此忧心。

  其实,不管“七年之痒”还是“三年之痒”“两年之痒”,都不宜过度解读。“七年之痒”的说法,最早来源于1955年的一部国外同名影片。此后,人们围绕“七年之痒”是否存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有科研表明,“七年之痒”与人体细胞每七年累计全部更新一次有关,更新后的细胞对当初的爱的记忆已失去,故称“七年之痒”。然而人类细胞新陈代谢与人的感情无关,以人体细胞的更替周期来论证爱情与婚姻有“七年之痒”,未免牵强。

  那么,“三年之痒”“两年之痒”是否科学?据报道,联合国一份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统计年鉴显示,结婚第四年是离婚高峰期。另有调查显示,婚后14年才是夫妻或情侣感情生活的重要关口。可见,婚姻到底是“几年之痒”,根本没有定论。

  何况,造成婚姻破裂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差别、外部力量影响,还有家庭经济纠纷。婚姻解体实在是因人因矛盾而异,而非达到了某个婚龄。

  一旦“几年之痒”成为根深蒂固的意识,反会对伴侣们造成某种心理暗示。夫妻间闹一点小矛盾就会想,自己的婚姻是否已到“几年之痒”?是否应选择分道扬镳?

  婚姻需要经营,进入婚姻后的男女双方需要保持爱的沟通,制造些惊喜,让平凡的日子不平凡。即便“痒”了,也要学会反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而不能“痒了,就离了”。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