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抱新生儿打车被拒"背后的真问题

2018-11-21 11:24:00 来源:正义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我们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出院,在寒风中好不容易等来一辆出租车,司机却以有忌讳为由拒载,经过理论最后要求我们给一个‘吉利数’的费用,更匪夷所思的是还要我们给他买一挂鞭炮。”向记者提及自己的遭遇,河南漯河市民闫先生气愤不已(11月20日《大河报》)。

  “抱新生儿打车被拒”并非个案。在不少地方,不愿载新生儿及刚生产完的产妇成为出租车行业的“潜规则”。用的哥们的话说,新生儿和刚生产完的产妇身上带有血气,会招来血光之灾。乍听之下,在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有人相信这些封建迷信说法,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过,细细分析,所谓“血光之灾”之说更像是出租车坐地起价的借口,并非的哥真的对此笃信不疑。

  原因很简单,如果真的忌讳一拒了之就是,又何以向乘客讨要“吉利数”车费?难道收下88元的车费,就能破除所谓的“血光之灾”,逢凶化吉?女人生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驾驶员都会面临自己老婆生孩子的时候。难道接自己老婆孩子回家就平安无事,拉别的产妇及新生儿就会招来灾祸?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在现实中,出租车拒载新生儿及产妇事件的结局,大都是以乘客多支付车费收场。可见,的哥不是不愿拉他们,只是拿民间说法作幌子变相涨价。

  “抱新生儿打车被拒”的背后,看似封建迷信问题,实则映照出乘客权益的孱弱。近年来,各地都针对出租车拒载出台一系列严厉措施,诸如“司机拒载一次至少罚500元,一年内两次拒载将被吊销从业资格证”等等。不过,这些举措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并未落实到行动中。这其中既有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同时一些乘客维权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因素。在漯河这起拒载事件中,当事人事后只是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权当发发牢骚,并未向客运部门投诉。不少乘客被拒载或多收费后,往往甘吃哑巴亏,不愿与司机较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出租车的强者心态,滋生出更多的拒载现象。

  破解出租车拒载新生儿问题,需要的不仅是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思维,更在于加强客运营运监管,严肃查处拒载行为。一方面,有关部门完善监管体系,包括给出租车安装视频监控及录音设备,有效监控司机行为,为调查拒载提供证据;对查实拒载的司机,依照规定处理,该吊销资格证的予以吊销,该纳入“黑名单”的纳入其中。同时,广大乘客也要增强维权意识,敢于较真,对司机的变相涨价说不。

  同样是遭遇拒载,此前重庆的一位产妇就记下了出租车车牌号,拨打交通执法部门电话进行投诉。事后,涉事的哥被吊销了从业资格证,在五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客运服务。如果每个乘客都能这样较真,出租车拒载现象势必大大减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执法监管是最有力的科普。要让广大的哥认识到,搭载产妇新生儿并不会不吉利,如果拒载才会“走霉运”。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