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告诉你,拼命地学 拼命地玩
近来,游戏《王者荣耀》引发了激烈批评。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手游,《王者荣耀》拥有2亿用户,每天在线人数达到8000万,游戏每天营收高达1亿元。然而,游戏成功了,舆论批评也随之而来,有人批评它恶搞历史,有人批评它吸引太多小学生用户沉迷其中,甚至有评论指其“陷害”青少年的人生。
青少年过度沉迷游戏固然会妨碍学业,甚至会引发其他社会并发症,对于某些特定个体而言,网游是“毒药”似乎并无问题。不过,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澎湃新闻最新发布的“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显示,对于电脑游戏,15%的状元表示“喜欢,经常玩”,57.5%的对游戏态度是“一般般,偶尔玩一次”;表示从没玩过的仅两人,占5%。
在随后的回访中,大部分状元承认玩游戏和学习有一定的冲突,他们普遍认为,是否沉迷游戏与一个人的自制力以及身边环境有关。对于那些剑拔弩张的批评者而言,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让人满意。不少人甚至认为,有必要彻底清除游戏,让青少年的生活回归以往的单纯。至少,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知识与技能,不要因为沉迷游戏而贻害未来。
反对者当然有反对的理由,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相关的例证,验证游戏对正常人生的影响与阻遏。比如,因为过度沉迷而无所事事,甚至放弃学业;或者因为游戏而对任何线下活动提不起兴趣,成为“宅男”“宅女”。还有家长控诉游戏绑架了孩子,花费巨资不说,也耽搁了进一步的发展等等。
客观而言,这些都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一定要将结果与游戏绑在一起,仍未可知。一个孩子的时间分配、兴趣所在,并非仅仅一个游戏可以涵盖。当孩子们普遍困惑于学业的压力,以及日常排解渠道的匮乏时,总是需要一些现实的渠道来疏解情绪的。这是一种正当的要求,也是生命之河的必然流向。总不能一直郁闷并围绕功课打转转吧?
当下的青少年,在家长的殷切期望之下,一方面承载着沉甸甸的学业压力,并无多少空暇;另一方面,学校因为担心出问题,或者根本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往往有意无意隔断了学生与大自然的关联,鲜有集体出游等转移兴趣的活动。常态的生活,不是补课就是讲座,不是学校就是培训机构,久而久之,学生积累起来的情绪鲜有释放的空间与机会,这个时候,游戏反倒是一种调节与转移。
哪怕游戏本身确实存在“恶搞”“暴力”等等硬伤,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无论是从反应速度,还是从专注力培养,抑或是机敏、集体活动氛围等方面看,都是经验的积累与习惯的养成。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客观,也有推卸责任之嫌。试问,有多少家长除了关注孩子学业之外,还关注过其他方面?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体,都有多方面的诉求与情感。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实际上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承载情感、释放情绪的无限空间,成人世界需要做的,不是粗暴地关闭大门,也不是滥用权力命名“毒药”,而是应该想办法如何创造一个更适宜、更宽松、更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收放自如的成长环境。
从各省状元们的经历看,“拼命地学,拼命地玩”,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家长、学校与社会应该本着体贴、理解的态度,多一分包容与审慎。同时,也要从孩子的行为中体察主流社会的缺失,并力求补救。一味用蛮力,很可能适得其反。(胡印斌)
- 技术屏蔽为高分迷恋去火降温2019-06-27
- 炒作状元笔记该收手了2016-08-10
- 别把“状元笔记拍卖”看太重2016-08-09
- 许乃显:房地产商给“高考状元”送房图啥?2016-06-27
- 高创:考状元与谈恋爱隔着多远的距离?2015-08-27
- 人民网评:最是荒唐“状元游”2015-07-27
- 中青报: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2015-07-18
- “状元”报道中的媒体人格分裂2015-07-09
- 媒体评北大专车抢状元:这么阔绰不怕巡视组盯上2015-06-27
- 北大、清华争抢“高考状元”,谁该深思量?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