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炒作状元笔记该收手了

2016-08-10 11:17: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一家拍卖平台将6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笔记集中进行拍卖。拍卖活动追捧者寥寥,最终只有3份笔记被拍出3000元或1000元,其余流拍。拍卖不热烈但争议不断,其中3名状元不堪网友评论的压力退出竞拍。

  好似一场又一场的“季候性”争论,每年暑假,由高考状元引发的争议总会登上话题热榜。作为一种衍生品,状元笔记已不是新鲜事物,状元笔记被热炒、被消费,也成为近年来每个暑期的固定节目。只不过今年暑假,营销“状元笔记”的手段又“上了一个台阶”,由“网络热销品”跃上了“拍卖台”。“遗憾”的是,一场喧嚣之后,大多数的状元笔记流拍了。

  拍卖平台上的“遗憾”,却让我们有些欣慰。留心观察近几年高考结束后的舆论场,状元始终是个中心词,大学抢“状元”、中学贴“喜报”都是常规动作。客观地说,10多年的寒窗苦读,高考状元此时接受媒体的适当关注,也很正常。而且,媒体对于高考状元的报道渐渐回归新闻本身,不再过度宣扬、制造“状元神话”。更加立体、全面的学子形象让公众看到,原来除了课本,状元们还拥有不少兴趣爱好。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公众“状元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

  舆论对高考状元热有“熄火”的迹象,但不等于民众都恢复到完全理性认识状元的层面。在此番状元笔记拍卖之前,某地曾出现高考状元笔记火爆售卖的场面。状元笔记真的神奇吗?研读状元笔记真的可以提高成绩吗?状元笔记可能对其他考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价值。但是,相信那些追捧状元笔记的学生和家长心里也很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状元笔记并非万能药。即便将状元笔记吃透了、吸收了,成绩也未必能提高到理想的程度。

  哪怕有网友耻笑“状元想钱想疯了”,笔者也无意去批评售卖笔记的状元们——3年的心血,以售卖的形式换一些零花钱,并非不可以。如果这种售卖是自发的个体行为,我们完全可以宽容视之。但是,当状元笔记被有关商业机构开发、包装后炒作拍卖,性质就变了。炒作的意味越来越浓,商业化色彩越来越强,哪怕公众对状元的崇拜情结很深,他们也未必可以轻易跨越“商业炒作”这道心理门槛。3000元或5000元的拍卖价,性价比几何?对这类实际问题,家长和学生不可能不考虑。学习必须踏踏实实,价格昂贵的状元笔记又能给学生带来多少改变呢?

  状元笔记拍卖遇冷,算是给了相关商业机构结结实实一巴掌。状元头上的光环已经不可能再被无限度地开发和消费,尽管状元热不可能彻底消退,但是,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打量状元,该如何汲取状元身上“辐射”出的能量,人们的认识已经越来越理性。那些一心指望靠炒作状元来分一杯羹的机构,该歇歇了。(陈方)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