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取厕纸是培养文明自觉的乖张之举
为减少游客过度取纸,北京的天坛北门、南门、西门三座公厕共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游客站立在特定的识别区,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下部会自动出纸,出纸长度约60厘米。天坛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用结束后,如反映良好,则全园推广。(3月19日 《新京报》)
造价不菲的人脸识别“黑科技”投入到厕纸管理中,不仅是运用成本与使用价值的不匹配,让高端科技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也让文明道德意识较高的游园者产生一种强烈的不被信任感。从舆论讨伐声中显而易见,“刷脸”取厕纸并未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
在眼下我国大力推行 “厕所革命”的背景下,天坛公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厕所安装 “人脸识别厕纸机”。尽管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从长远节支效应来看,还是有利于该企业发展的。这种强制节约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起到一定节约效果,杜绝多拿多占的浪费现象。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举措值得拍手称快。
但这种用“刷脸”强制游客节约厕纸用量的创新举措,会让许多道德觉悟较高,行为自觉的游客很尴尬。一张几毛钱的厕纸居然与机关“考勤”相同的手段来加以管控,显然暴露出商家对消费者的道德水准不够信任。毕竟在公民道德素养普遍较高的今天,占小便宜偷拿厕纸,浪费公共资源的游客并不多见。这种作法会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指数,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
有人认为,“刷脸”取厕纸能促进公民文明习惯养成,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行为自觉的养成是需要理性感知,主观意识。即使是用强制约束带动行为自觉,那也需要一个周期,短时间内很难改正不良习惯。天坛公园面对的消费群体并非固定人群,游完天坛的游客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光顾。所以说,只靠仅有的一次来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文明道德的行为习惯是不可能的。
若要让游客养成节约使用厕纸,自觉文明出游的好习惯,其实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局限在使用“人脸识别厕纸机”。可以在取厕纸附近画个节约用纸的小漫画;可以在卫生间内播放小录音,循环提示节约是种美德;可以安装上一台简便的按键取纸机;也可以在客流暴增的时期,由管理人员、志愿者们进行一下必要的适时提醒,这些形式都是游客们认可和接受的。
当然,养成全民节约公共资源的文明意识,还得需要“道德经”。通过常抓不懈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提升广大人们守护文明、遵守道德的行为自觉。只有让大家认识到浪费公共资源,贪占小便宜的行为是可耻的,才能让人们公共道德文明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文/李蕊
- 集章:旅游活动新亮点2023-07-28
- 完善导游薪酬制是消除“黑导游” 的关键2019-12-23
- 该摘的摘 A级景区品牌才能立起来2019-10-15
- 是量身定制,还是精准欺诈2019-04-26
- 大学该如何实现“去景点化”2019-03-27
- 免费经济做旅游文章值得借鉴2018-12-03
- 雪乡如何去掉“宰客”恶名2018-11-26
- 伤害鳄鱼事件频发不只是游客素质问题2018-11-14
- 票价因人而异有歧视之嫌2018-09-29
- 我们为什么不解和震惊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