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量身定制,还是精准欺诈
“量身定制”这词听上去高大上,但别忙着高兴。有些时候,它成了专门坑害中国人的代名词。据中国侨网报道,前不久,一位中国游客来到比利时旅游,掏80万买的一颗5克拉的大钻石竟然是假的;老挝的一家购物点,铁皮石斛10倍暴利卖给中国人;首尔梨花女子大学附近有一家化妆品店声称只卖中国人,价格很低却是假货。日本的一些免税店故意夸大产品功效,只为中国游客掏腰包,保健品吹成了能延长寿命、治疗癌症的“神药”。甚至有媒体登出了《如何向中国人高价销售日本产品的方法》一文,号召通过网络向购买欲望旺盛的中国人出售日本产品,并传授如何将产品以高价格卖给中国人。
定制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专门面向中国游客的店铺购物点,有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生产的产品,还有一种,中国人开的店,中国人当店员,面向中国人,甚至连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
当然在哪生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打着原产地的旗号,鱼目混珠,这就是消费欺诈了。量身定制也没什么不好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需求,问题是,你到底是定制服务,还是精准圈钱甚至是欺诈。中国人开的店,中国人当店员,面向中国人,原本也没什么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谁都能干,问题是合不合法,有没有守法经营,有没有强买强卖,有没有捆绑消费。
以这个标准看,多数所谓的购物点都不合格,一些购物点,既非身处闹市,也没什么名气和品牌,别人为什么来你这里购物呢?不给导游和旅行社返点回扣,别人又怎么会把一车车的游客拉到你这个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地方?
一些所谓的为中国游客定制服务,其运营模式本身就有问题。团费那么低,不多弄几个购物点怎么找回成本怎么赚钱?那么多人围着游客转,地陪要分一点,司机要分一点,导游旅行社还要赚一点,利润从哪来呢?于是,能卖点假货的就卖点,以次充好;景点是行程陪衬,购物点反而成了主要内容。一些购物点,威胁游客,强买强卖,言语之间装神弄鬼的,不对游客动点粗,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这样的量身定制无非是变个手法捞钱,这里面的利益链清楚得很,而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商家有恃无恐,无非跟维权环境恶劣有关。跨国维权成本高,对他国法律维权方式不了解,旅行社则睁只眼闭只眼一推了之,权责不清,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光喊消费者要理性要小心,旅行社要禁止零费团、低价团是没有什么太大用处的。零团费好认定,可是有哪个旅行社会傻到直接撞枪口上去?至于低价团该怎么认定,其实是个难题,低到多少才叫低,成本如何核算,如何保证利润,这都是市场该干的事,监管部门没有办法也没有这样的精力理清楚。
监管部门还是得多从方便维权角度想想办法,量身定制的那些特点,反过来说难道不是它的死穴吗?如果维权得力、方便,责任清楚,那么零团费这样的事想让旅行社干,恐怕它也不会干。没有暴利,哪来的动力,卖假要受到惩罚,它何必去碰这个钉子。
这样的量身定制无非是变个手法捞钱,这里面的利益链清楚得很,而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商家有恃无恐,无非跟维权环境恶劣有关。
- 以司法个案标杆效应遏制汽车销售欺诈2019-04-26
- 多个部门管不了一房二卖 这是怎样的作风2018-01-31
- 网售病假条 折射信用困境2016-08-24
- 人民日报民生观:“大虾欺诈”背后是公权力麻痹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