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山大迁校之争宜先搭沟通之桥
近日,山东大学将在济南远郊区章丘区建设新的主校区的消息引发山大校友的广泛热议。2月6日,记者从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了解到,目前济南新主校区建设处于学校与政府磋商阶段。(2月8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举校搬迁是关乎名校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山大迁校虽然支持与反对声各执一词,但在权衡利弊的本意上殊途同归。山大迁校之争,不是舆论的骂战,更不是作秀炒作,而是校方的良苦用心与师生赤子之心的碰撞。迁校与否的争论并非不可调和,需要先搭建沟通的桥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
山大迁校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回眸百年历程,山东大学曾在1958年从青岛迁至济南,之后相当长时期失去了必要的办学物质条件与人脉,以至于成为制约高水平大学发展进程的历史遗留问题。迁址新建主校区体现了解决顽疾沉疴的决心,是回顾百年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的惊鸿一瞥。再加上迁校的方案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同时为解决办学空间、资源共享等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
那么,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基于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为什么没有得到满堂喝彩?其中缘由无非是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所致。
纵观部分师生反对山东大学迁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担心人文气息随着地理位置变化而消弭;其次是对配套设施建设能否同步表示担忧;最后是新环境、新校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笔者认为,无论校方作出怎样的回复,都应读懂师生对校区建设发展的关切之情,认为这正是校训所倡导的“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生动体现。
欣慰之余,山东大学应该及时宣传迁校的初衷和意图,获得师生的理解。尤其是对还处于磋商阶段的事宜,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予以信息公开;同时,对师生的合理诉求进行收集和了解,集中答复师生的担心和忧虑,表明校方的鲜明立场和态度。对于配套设施、安全隐患排除,校方不仅要对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还要对师生作出承诺,赢得广泛信任。至于人文气息的留存,学校要对自身软实力和文化向心力保持信心,保证迁校前后不差分毫,历久弥新。
师生站在沟通的另一端,要把握好讨论的方式和尺度。大学所提倡的思想解放、言论自由不能逾规越界,要多站在全局的角度通盘考虑。将个人对一草一木的眷恋和怀旧之情强加于学校的发展轨迹,属于感情用事。学生自媒体要理性,不能成为舆论风暴眼,发起投票、问卷调查等活动要科学合理,注重对问题原因、解决方法的探寻,而不是数据上造大声势和情感上进行对立。
山东大学迁校应该成为经济社会、人文发展辐射中心,而不是舆论的风暴中心。校方的发展蓝图能否铺开现实的画卷,需要沟通架起多方共识的桥梁。
文/曾政
- “师生默契”是一面镜子2019-09-30
- 泼墨事件中被撕裂的不止师生关系2016-07-14
- “禁师生恋”的议题应有一个基本前提2016-06-02
- 杨鑫宇:师生恋背后的真相并不美丽2016-05-12
- 请跳出“朋友圈”,看师生恩断义绝2015-09-23
- 对于“师生伞”,教育局不该屈从“标题党”2015-05-09
- “断绝师生关系书”是一种教育软暴力2014-11-02
- 大学师生要敢于对“潜规则”说不2014-05-16
- 大学师生要敢于对“潜规则”说不2014-05-13
- 捆绑示众,扼杀了谁的尊严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