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限制“特招”不能压缩学校的自主权

2017-01-11 15:23: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秋季起入学的高一学生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保送生制度以往暴露出什么问题?取消后会产生何种影响?特殊类型招生制度还需如何完善,保证公平公正?“中国网事”记者展开调查。(1月10日新华网)

  其实,取消“保送生”是很多人一直以来的愿望,教育部发出的这个从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的通知,就是在回应公众的呼声,以确保招生更公平和公正。对“保送生”的非议从来不断,就是因为免试进入重点大学就读的“保送生”中,有一些“水货”。究其原因,无非是走后门、拉关系、递条子,甚至是徇私舞弊和以权谋私带来的。由于对保送生缺乏制度上的统一性,标准参差不齐,很容易留下寻租空间。尽管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在保送生问题上严控推荐、公示、审核这三道关口,但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权力寻租难以禁绝。于是,取消“保送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

  然而,“保送生”本身却有着一些积极意义,不但免除了考试之苦,还能使学校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做到自主招生,无论是对中学还是对高校来说都是“双赢”。仅就寻租的空间来说,只要制度规范,信息公开、透明,有独立报告和公众可以查阅的页面链接等,也不是不可行。也就是说,如果“一刀切”地把所有“特招”都给砍了,那么学校的自主权就会大大压缩。不仅如此,还会使那些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没了用武之地。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招生更公平。可是,如果学校的自主权被极大压缩,是不是又回到了“唯分数论”的老路?

  提高文化课门槛,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被保送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校中数一数二的学生,即便不被保送,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什么问题。再有,提高文化课的门槛,貌似重视了文化课成绩,却可能把真正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排除了。那些“歪才”“怪才”或“奇才”怎么办?我们平时一再强调要善待这样的“才人”,可到了较真儿的时候,又搞一刀切,难道这些有“才”的学生都要被扼杀掉吗?钱钟书数学15分考入清华、罗家伦只因作文满分但数学0分却被北大破格录取、臧克家数学0分但作文98分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康白情也是在国文和英文都考第一而数学考0分的条件下被北大破格录取……如果搞一刀切,想靠这条路成材的人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提高文化课门槛,对那些“特招”中的艺术、体育类考生来说,也显得很不公平;那些真正想考体育、艺术类的考生将吃不小的亏,因为一般考生的文化课成绩都比这些人高,而一旦有想“曲线高考”的考生转考体育或艺术,那么,这部分考生即便文化课再差,也会强于真正想考体育和艺术类的考生。这就无意间给真正想做艺术和体育梦的学生造成了新的不公。“投机”考艺考的考生,只要突击一下专业就行了。而事实上,要想做到“特招”公平也远没那么难,只要不是行政主导下的“特招”就行了,即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不受行政制约,以消除行政干预,斩断利益链。办法就是公开信息,详细的信息,这才是现代教育招生该有的正确做法。

  学校自主招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改革不能因为“特招”的门槛提高而限制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不然就是改革的退步。只有从制度层面深化改革,才能做到公平招生,也才能使各类考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校就读,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由此,既要兼顾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也要强调分数的作用,而不是偏废或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