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人与机器谁冷漠?

2016-11-07 10:51:00 来源: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赵春青 画

  最近有这么一个颇有些温暖的新闻,一位农民工在西安的银行取款,看到地面刚拖干净,于是脱掉鞋子进去,尽管银行保安再三说没事,地面脏了再拖就可以,但农民工还是执意脱下了鞋子,觉得自己鞋上有泥。

  从照片上看,农民工取款的地方是自助取款机。

  几台自动存取款机,往往是当下许多地方银行营业网点的标配。除非开户办卡和挂失,客户几乎不用到柜台上和人打交道。

  技术进步,网络发达,机器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

  以前可不是这样。多年前毕业时,因为是经济类院校,所以去银行是首选,当然,银行招人也多。毕业生就业办公室里,拿着三方协议的人不外乎分为两种,一种是准备签银行的,另一种是准备和其他单位毁约签银行的,甚至有放弃当公务员的。

  “小舒同学,以后出来吃饭我们请你。”毕业散伙饭上,在一片西装革履中,我还真的有些不能适应。

  不过真到了银行,大部分人做的其实是机械性的工作,接听电话,一遍一遍地推销信用卡,还有坐在玻璃后面,面对着一拨又一拨的客户。“每天就过得像‘植物人大战僵尸’里面的豌豆射手一样”。

  “可是你不觉得你帮助很多人解决了问题么?”同学聚会上我反问,大家大多摇了摇头。“有一个老人来柜台交水电费,经理不收,说必须去机器上交,老年人哪里会用机器。最后老人有些生气地说,如果你们把什么都推给机器,还要你们做什么?”大家沉默。

  过了两年,果然如这位老人所说,来柜台办业务的人越来越少,甚至维持这么多的人工网点都没有必要了。不少人不再每天像豌豆射手一样坐在柜台后面,而是背上了一年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理财销售任务,在把七大姑八大姨的电话打了一遍之后,一些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离职。

  如果人和机器一样冷漠,还要人做什么呢?

  很多很多年前,大概还是在我出生之前,有一部香港电影很火,叫《巴士奇遇结良缘》。男主角最早是个巴士公司的抬杆人,后来改成电动杆,他就去卖票,真诚的服务给自己赢得了爱情的眷顾。后来巴士公司改成投币,售票员无事可做,他历经辛苦,考下了巴士驾照,变成了司机。

  常说机器替代人,但是人有机器不具备的很多东西。人有学习能力,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是有情感的,会沟通的,能够真诚待人。

  读研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坐一辆首班公交,有一个女司机,冬天里,她的车最暖和,夏天时,她的车最凉快。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过去自己是售票的,后来改刷卡后不得不学了开车,一个女同志学开大车很不容易,所以很珍惜这份工作。

  于是,这位女司机每天都会早到十分钟,发动车子打开空调,让上早班的乘客们冬暖夏凉,后来她评上了劳动模范。

  我一直觉得,她当劳动模范当之无愧。早起十分钟看似很容易,但能想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的,并不是易事,不信三九天你和被窝早告别十分钟试试?

  有部描写未来的英剧叫《真实的人类》,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机器人走进了千家万户,小孩子放弃了学习,反问家长,如果机器人已经能做到这些,我们还费劲干什么?

  有很多事情,再先进的机器,目前也是做不到的;有很多时候,让自己原本机械性的工作更热情,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多给别人一些温暖,原本平淡的工作也就有了更多色彩。如同这则暖新闻里面的那位保安,如果他只是一直拖地而没有说那一句温暖的话,事情的结局,或许又会不一样。

  那么,今天,你有没有带着笑脸,去面对工作,面对身边的人呢?(舒年)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