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骗子不能仅靠增强识别能力
临沂女孩徐玉玉遭到电信诈骗身亡的悲剧震惊全国,人们纷纷对徐玉玉的离世扼腕叹息,也对诈骗分子恨之入骨。近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王小梅也接到了一个类似的电信诈骗电话,她索性假装上当,跟骗子来了一番斗智斗勇,戏耍了一番骗子。(9月5日中国广播网)
几年前,笔者也曾经戏耍过一个骗子。当时遇到的是一个“猜猜我是谁”的电信骗局。笔者假装上当,将骗子认作了熟人。骗子花了两天的时间,打了六七个电话,从要到笔者所在的城市出差看笔者,到路上车祸撞人送伤者去医院,再到需要垫付药费向笔者借钱,一步一步铺垫,层层推进,每一步的火候和间隔时间都拿捏得非常准,最后才提出汇款的要求。
跟这位女大学生相同的是,我们都在一开始就识别出了骗局,所以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是,避免受骗上当显然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学会识别骗局。毕竟,这世界上的骗子成千上万,他们设计的骗局也是五花八门,而且大都是团队配合、组团诈骗。而且,从近些年电信诈骗骗术的变化来看,骗子们设计的骗术一直在升级换代,所以,总会有你识别不了的骗局出现,也总会有人识别不了一些看起来并不复杂的骗局。
针对电信诈骗等骗局,很多人给出的忠告都是不要接听陌生电话、不要搭理陌生人的搭讪,可是,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接到陌生人的电话,都要不断地结识陌生人,与陌生人打交道。这样的建议当然有其道理,因为骗局往往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熟人之间即使发生骗局,骗子也容易被抓到,损失也容易被挽回。
可是,为了避免溺水,我们就要永远不坐船吗?为了避免遭遇交通事故,我们就要永远不出门不上街吗?当然不能。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走向社会的过程,就是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拒绝所有的与陌生事物的接触,无异于自我封闭,不仅不能成长,更无法生存。更关键的是,对陌生人处处设防,也会让社会变得冷漠。
若想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加强锻炼、科学养生增强个人免疫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显然是整个社会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系统,让人们生活在卫生的环境中。同样的道理,应对电信诈骗,自觉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完善的诈骗防范和惩罚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此类诈骗。这个机制的建立,需要电信管理部门、电信运营商、公安部门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在打击电信诈骗上则需要实现全国“一盘棋”,避免地方各自为政给诈骗分子逃避惩罚创造条件。
- 上网课也要补上“防骗课”2020-03-10
- 要帮老人捂紧钱袋子2019-12-10
- 起诉小品《取钱》,还需恶补三堂课2017-02-09
- 动辄起诉小品有点反应过度2017-02-09
- 朋友圈的诈骗诈出多少朋友水分2016-12-28
- “延迟到账防诈骗”只是看起来很美2016-09-01
- 夺命电信诈骗背后站着多少帮凶2016-08-26
- 获取个人信息机构别成为诈骗帮凶2016-08-26
- 骗子掌握信息何以如此“精准”2015-11-25
- 郭元鹏:开学季,何时不再上演“有关系”?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