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良校园贷成“潘多拉的盒子”
“生活费用完了,又不想问父母多要。”今年6月,大三的孙一轩和朋友出去旅游,没钱花了,苦恼之际,经朋友介绍,通过趣分期贷款2000元。孙一轩说,对方要求分为9个月进行还款,总共收取200余元的利息。“我打算通过兼职,发发传单,多挣点钱。”聊到还贷款时,孙一轩不停摇头叹息。(8月17日 《科技日报》)
近几年,“校园贷”发展势头迅猛,不仅各种网贷广告在高校铺天盖地,一些平台也大规模的“跑马圈地”。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在校大学生人数约有3000万,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
“校园贷”是互联网+的新兴产业。然而,在无序生长和粗放发展的背后,校园借贷却乱象丛生,有的甚至变身“高利贷”“连环贷”。审核不严、利率奇高、暴力催收……各种精心挖好的“陷阱”,套牢了学生、坑害了家长,成了许多家庭的噩梦。
湖北某大学生买手机贷3万滚成70多万负债,河南某大学生以同学之名贷款无力偿还而绝望跳楼,一些女生裸照借款遭威胁、甚至被要求用“性服务来偿还”,杭州某大学生贷款赌球血本无归……这一系列骇人听闻事件的曝光,更是让大学生家长忧心忡忡、令全社会为之震惊。
其实,校园并不是消费金融的禁区。在一定程度上,校园借贷也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经济解困”的窗户,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对“校园贷”背后的问题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因而,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一是立规矩、强监管,对校园贷决不能“放养”;二是严管理、严问责,让不良“校园贷”彻底“出局”。
拒绝“校园贷”之害,家长要履行好监护之责,大力培养学生的“财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各高校也不能作壁上观,而要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大学生更要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学会理性理财、合理消费,切莫为虚荣心的满足而陷入债务危机。
作者:闲看云起
- 孙金栋:幼儿教育的“不良暗示”2016-06-24
- “前新常态”,不良贷款会露出水面2014-11-24
- 不称领导为“老大”关键看领导带头2014-05-16
- 落实八项规定 小处见真章2014-04-30
- 巩固专项整治成效须公开透明2014-04-29
- 做“有良心”的网站经营者2014-04-21
- 关乎生命,必须“零容忍”2014-01-06
- 理性应对转型期不良贷款上升2013-11-29
- 全民共树新风气2013-09-17
- “正衣冠”难在立查立改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