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打好缓解儿童医疗问题的“预防针”

2016-05-24 14:56: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关注娃娃看病难”系列评论之一

  马若虎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治病不如防病。做好预防保健,能有效减少发病率,保证肌体健康。在这方面,每个家庭都应该为儿童多操心,全社会更要为儿童负起责。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儿童预防保健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实施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等,加强肺结核等儿童传染病防治。

  作为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一部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就是在为儿童健康打好“预防针”,彰显国家对儿童成长的关爱和保障,顺应了民众期待。而在我国儿童医疗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同样是在打好缓解这一问题的“预防针”。主要有现实和未来两个层面的原因。

  现实层面,儿童看病需求过多与医疗资源短缺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日均门急诊量超过500人次,有儿科医生36名,儿科床位100张。减少门急诊量,正是化解儿童医疗供需矛盾的途径。如果家长平时对预防保健做得到位,对儿科基本常识掌握得好,有些疾病就可以避免,或者不用非要去医院。正如有专家所说,“儿科患者多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必要去儿科医院的,增加家长的医疗常识,能够有效减轻医院和医生的压力”。

  未来层面,我们对《意见》确定的主要目标抱有信心。但同时要看到,儿童医疗问题较为复杂,甚至有些是积累已久、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和重塑都需要一定时间。当务之急,就是要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赢得时间,防止出现新问题,不再加剧旧问题,这都可以通过促进儿童预防保健来实现。一方面,加强儿童疾病防治和预防伤害,避免出现涉及儿童的卫生安全事件,以致于占用大量儿童医疗资源,影响其改革发展进程;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提高儿童预防保健的效率。《意见》提出,通过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整治等工作,减少儿童伤害;寄宿制学校或者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要设立卫生室(保健室),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学校校医作用,开展季节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工作,减少季节性疾病暴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打好缓解儿童医疗问题的“预防针”意义深远。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