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不要矮化了自主招生的价值

2016-03-18 10:2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据报道,进入3月中旬,高校自主招生全面来袭。全国90所自主招生的高校中,绝大部分已经公布了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目前各校政策稳中有变,有的专业变脸,有的新增认定等级,有的增加申报条件。

  总体看来,2016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基本延续了2015年的政策,通过自主招生关注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将取消的高考加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认定的特点更加明显。这对于规范特长生招生有进步作用,但较之探索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自主招生,还有不小的差距。

  从2015年开始,我国进一步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这对促进高考公平有积极作用,而取消高考加分之后,如何在高考中关注有特长的学生,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把高考加分纳入自主招生,是一个很好的选项,以前,学生加分由政府部门认定,认定后加在原始分上,不管学生报考什么学校、专业,所有学校都认可,这一方面让高考加分利益大增,催生高考加分造假和腐败,另一方面也存在学生特长和学校招生并不吻合的问题,高考加分演变为为获得加分的加分教育。通过自主招生,由高校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测评,看学生的特长是否符合学校的招生要求,就引导学生真正关注自身的兴趣、特长,把特长和升学及未来学业发展结合起来。

  如果把自主招生变为对有个性、特长,尤其是获得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的测评,无疑矮化了自主招生的价值。我国之所以探索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建立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机制,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我国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主体还是按学生高考总分排序、结合志愿录取,近年来探索的自主招生,都是嫁接在原有录取制度之上,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仅仅获得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而已。这样的自主招生,只是给了高校有限的自主权,并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舆论更多关注自主招生对“偏才”的青睐,这恰恰表明没有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如果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不再有什么“偏才”之说,所有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才。

  只有以招考分离为原则,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才能让自主招生的路走得更远。目前加分性质的自主招生,名额被严控(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入围人数大幅减少,加之所有学校都在6月10日到22日之间测试(笔试+面试),学生的选择机会也不多(有学校限定只能报1所),这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

  在把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后,应该取消自主招生和高考录取制度的嫁接,探索基于统一高考成绩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具体的操作是,高考成绩公布后,自主招生高校可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者,可自主申请多所高校,高校结合统一高考成绩、学校面试考察成绩和学生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学生,一名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一录取方式,用统一高考成绩确保基本公平,以学生拿到多所学校录取通知书促进高校竞争,为稳妥起见,仍可用5%的名额试点,在试点成功后,可进一步增加名额和试点高校。

  如此逐渐完成高考制度从计划录取体系到高校自主招生的过渡,打破教招考一体化格局,形成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社会评价的教招考新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开展多元教育和个性教育,有利于提高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让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让高校更加科学地选拔适合本校的人才。(冰启)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