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承诺主动断“干亲”更像是在作秀

2015-07-26 09:35: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四川眉山青神县专门出台“六不准”禁止党员领导干部“打干亲”,即不准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与任何人通过“认干爹干妈”“认干兄弟”“认干儿女”等方式“打干亲”。目前,除了已有4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签订了不“打干亲”承诺书外,还有5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解除了“干亲”关系。(7月24日环球网)
  
  打干亲,又称“拜干亲”,是流行于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是很有温情,很纯粹的一种亲戚关系。但是,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打干亲”却越来越变味,“打干亲”已被视为开展金钱和情色交易的贬义词了。中央巡视组曾在四川提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利用节日和红白喜事收受红包。
  
  诚然,这类纯粹的人际关系已被不少腐败分子利用,帮助自己的“干亲”牵个线,搭个桥,提个拔、搞个小圈子小团体简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牢固的“亲属”关系的掩饰下,违规收取红包礼金、买官卖官、干预工程招标等利用权力寻租行为更是容易发生。这类新型贪腐形象的出现,更具有隐蔽性,昭显了反腐工作的严峻性。
  
  但是,笔者疑惑,纪检部门强制要求领导干部做出的承诺,能否起到好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群众看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不是看他公开承诺了多少次,签订了多少承诺书。一纸承诺书根本无法约束一颗贪婪的心。7月22日,三门峡市委书记落马,可就在落马的前一日,他还在全市大会上大谈反腐败工作。可见,口号再响亮,承诺书签得再多,都无法证明一个领导干部是真的清廉。
  
  再有,“认干亲”是民间传统习俗,有的地方小孩一出生就会认干亲,有的干亲之间确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褪去公职人员的外衣,领导干部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群众的感情和行为,如果非要让一些正直的领导干部在规定的压力之下解除“干亲”关系,岂不是有点“六亲不认”?如果真正心里有鬼的领导干部,解除关系就能阻止他们与“干亲”之间的非法利益往来?
  
  反腐败不能单单依靠签订“承诺书”。承诺只能表明态度,要彻底根治腐败,还得从制度设计入手,全面落实已有规章制度,开展无缝监督来实现,营造“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政治生态环境。倘若轰轰烈烈的承诺过后,依然有干部我行我素,或将“地上行为”转为“地下活动”,那这样的承诺不仅没有效果,更会让群众产生“作秀”不信任感。当制度建设和监督作用同时发力,对权力的约束就会越来越紧,权力的运行也会越来越阳光,不正当的“干亲”关系,自然也就暴露无遗。
  
  文/余尉僖
责任编辑: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