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夫妻双亡”拷问计生补偿责任
作者:汪昌莲
19日,杭州江干区新塘家园东区22幢2单元12楼内一对老夫妻双双身亡,而这一天,正是他们家的女儿因白血病去世百日之祭。有邻居说,坠楼的男子老李,今年应该是58岁,而在楼上家中死亡的他的妻子,今年应是53岁。这对夫妻退休工资有5000来元,从维持生活来说,应该不成问题。(7月20日《新闻晨报》)
女儿因白血病去世,夫妻俩不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且精神上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均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令人遗憾的是,这对失独夫妻面临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未能得到外力的及时化解;在女儿百日祭那天,一起结束了生命,酿成令人痛悔的人间悲剧。可见,杭州这对夫妻双亡,折射出了失独之殇。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持续推进,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独生子女家庭;而由独生子女加父母组成的独生子女家庭,也成为城市中最基本的家庭模式。问题是,独生子女家庭,不是理想的家庭结构模式,这在我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人口学专家彭希哲教授曾指出:“独生子女现象对个人和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经成为中国转型时期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风险要素。”比如,独生子女一旦遭遇伤亡等变故,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消解的痛感。杭州这对失独夫妻双亡,就是惨痛一例。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00万个失独家庭,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这个数据让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惟一寄托,孩子对中国人来说,就是情感的寄托和希望的化身。当发生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惨剧,家庭幸福的大厦瞬间轰然倒塌,没有了家庭的温馨,没有了儿女亲情的依靠,无儿无女的生活,让失独老人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和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困难和痛苦将会越来越沉重。
因此,失独夫妻双亡,拷问计划生育补偿机制。一个出现大面积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实际上是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隐忧。作为政府,如何规避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是国家计生补偿责任的题中之义。特别是,国家和地方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应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做出制度安排,当突遇独生子女伤亡等家庭变故时,制度应及时伸出援手。比如,在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各个方面,应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和救助力度,让独生子女家庭真正享受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应得的实惠。(汪昌莲)返回光明网首页
- 独生子女护理假落地应平衡各方利益2020-01-15
- 让“老漂族”老有所养老有所医2018-06-21
- “独生子女照料假”要做好加减法2017-06-28
- 生育独生子女不能止于奖励2015-12-28
- 退了独子费,计生罚款也退吗?2014-11-23
- 后妈抢生应纳入二孩政策研讨2014-02-25
- 剩男剩女能否“快乐回家”2014-01-23
- 二娃 想说“生你”不容易2013-11-29
- 纠结“单独二胎” 折射理性生育观2013-11-20
- 纠结“单独二胎”折射理性生育观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