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救护车”被拦,谁在不作为?

2014-06-29 16:57: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一辆救护车风驰电掣,从江北抵达南京长江隧道收费站口。道口夜里封闭维保,5点才能开启,道口前已有不少车辆排队等候。事件最新消息,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患儿已身亡。

  或许有人会讲,遇到这样死脑筋的工作人员只能自认倒霉罢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规定5点开闸,显然不是工作人员能做的决定;出行的通道有可能是生命的“通道”,在规定限闸之时主管部门是否有想到?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突发情况管理方难道没有应急预案?如果是面对更严重的的突发情况,难道主管部门还能义正言辞的说这是为了道路阿安全通行吗?对于主管部门这些时候言辞很难认同。

  面对生命的冷漠,面对规则的愚忠守护,原因为何?隧道管理方说,道口收费员并无明显失职、违规行为,因为当时还没到放行时间,隧道内作业人员和设备正在撤离,如果放行,疾驰的救护车就会有撞到隧道维护保养人员和设备的可能。如果收费员擅自提前放行,万一出了事故,她就要承担责任。这便是答案。或许收费员的确算不得违反那条规定,甚至可以称为“尽责”。其实不然。收费员完全可以及时上报,并通知前方维护人员,通行一个急救车并不会对道理的正常维护造成什么很大影响,既可以保障道理的规定,又可以做到人性化,还能保障人员的安全。并不是多大的难事,却非要“死脑筋”的漠视一切。

  说白了,就是怕麻烦和怕负责任。一句规定如此就可以挡去诸多特殊的、突发的事件,人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违反规定上级的不满和处罚很重要。其实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缺乏竞争激励机制,缺乏监督机制是这些部门内工作人员懒散不作为的诱因。正是因为怕麻烦、怕负责的心理状态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但生活中,很多行政部门的懒散作风存在普遍,人们常常感叹政府办事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原因就在于工作职能未能转变,不是抱着怎样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而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因为干多干少待遇一样,干与不干工作在哪儿。这样的行为是体制内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从这一事件也折射出现有行政改革的道理。那就是转变行政职能,引入企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激励机制。

  所以,收费员并非无责,因为怕麻烦的心理而造成了对生命的延误。隧道管理方是有责的,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内部人员的“慵懒散”做派;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因维修道路而忽视了民众的出行问题;因为疏于科学监管,而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只认规定漠视生命的行为。两者都是不作为,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发人深思的。

  作者:周晓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