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华变白富美”让大学庸俗化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在不少清华人眼里,这把刀却是洗肤革面的“美容刀”——入学时又黑又土的脸蛋通过清华的洗尽铅华后,在离校之际变成了“白富美”。黑土进来,白云出去,这种“上清华变白富美”的诱人神话,因为清华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的权威发布,更因为有图有真相的现身说法,很快引爆了舆论关注。
一年一度的招生季,清华招生官微@清小华的这条形象宣传信息,在各大名校的生源大战中,无疑颇具吸引力。这种“恐龙”变美人、“屌丝”变王子的既洗心又革面的13幅对比效果图,直接将前些天火了一把的“武大女神照”比了下去,相比“武大女神”的天生丽质,清华能改造人、成就人,似乎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这也引来网络的各种争议。
其实,女生形象的变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女大十八变”是亘古以来的共识。除了天才,进清华的十之八九是学霸。这些在中学时代连一顿慢悠悠的饭都难得完整吃上的女生,突然扔掉沉重的书包,来到钟灵毓秀的水木清华,水土变了,学业轻松了;见识长了,气质更好了;空闲多了,更在乎形象了。甚至不排除大学时代的爱情,对于青春年华的形象,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是,这些可能的环境变化,不只清华与学子之间独有。清华招生办无非是在这个招生季的节眼骨上,把话说得霸气了一些,把别的院校想说但有些不敢说、羞答答暗示着说的话,说得大喇喇了些。这也是网友争议的焦点所在。
很多网友对于清华招生办说话很不客气,显然是针对“上清华,变白富美”而言的。清华招生办这么直露的表白,网友们会错清华意的可能性不大。但清华招生办恐怕还真会错了网友意。@清小华在16日凌晨的长微博中解释了所谓的“本意”之后,同样很不客气地回应网友称,“如果一群青春靓丽的女生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激,却使你产生了这样的联想,让你慨叹这个社会怎么了,只能说,首先释放出这股恶意让世风日下的就是你”。并反击说,“叫嚷着降分录取的你,即使清华真的调低分数、增加名额,以你的努力程度,进得来吗”?
清华招生办这么锋利的一刀,将本可商榷本可争议的“清华成就白富美”话题,直接带到了别人有没有话语权的境界,在我看来,这一刀砍得狠了些。
进不了清华的人们,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清华传递给社会的理念就没权利去关注,去审度。他们中有的觉得“上清华变白富美”与时代所需要的正能量产生了偏离,觉得堂堂清华不该将招生的导向表露得太庸俗,其实也是将清华看成是能够以厚德对待自己的知识与文明的殿堂。人们对中国高校招生理念的苛求,其实是对未来栋梁的人格走向的期待。因此,即使他们中有的话说得难听了点,理说得粗糙了些,高校都应有兼听则明的基本涵养。遗憾的是,清华招生办官微将别人眼中的“庸俗”,武断成了不可争议的“美德”;同时在“清华调低了分数你也进不来”的嘲讽中,将读书的功利与考分的功利,和盘托给了社会大众。
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形象,是一个可能存在的客观事实。但这个客观事实一旦被放大到改善长相的功能化程度去渲染,它就会因为失去或者放弃了教书育人的本质诉求,而变得庸俗不堪。
大学靠出产官商来排名,靠“女神”来吸睛,可能媚了社会中部分人群的俗,却丢了真正塑造人、成就人的质。倘若名校都将“进门便是登云梯、出去便是白富美”作为招生的诱惑,人们就有理由担心,这些名校,会是一个将精神物质化的功利魔方。它暗示人们,人生的赢家,只有高考的分数,只有名校的独路。
若此,高校赢了招生,输掉的可能将是整个社会。
(刘雪松,海外网专栏作者)
- “8人放弃清北”涉虚假宣传,究竟打了谁的脸?2019-08-21
- 一出娘胎就进“清华北大” 美意的背后是焦虑2019-06-24
- 为什么这么多“清华”幼儿园2019-05-14
- 清华大学,请放过清华幼儿园2019-05-13
- 拜托别再给清北“造神”了2019-03-22
- 欲会写作,必先学会思考2018-05-23
- 磁县县政府重奖清华北大生之忧2017-09-04
- 清华北大不对参观者作限制又会怎样2017-08-08
- 清华新生都要学游泳,有那么多场地吗?2017-03-28
- 非洲,用梦想拥抱的热土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