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公民“跪托”无异于一道鞭笞

2014-04-28 16:36:00 来源:长沙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江苏淮安柴米河为区域主要排涝河道,河道两边居住着大量居民。据村民反映,柴米河最近几年河水越来越脏,发绿的河水常年散发着阵阵怪味。4月25日,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走进淮安。住在河面的陈女士带着一瓶河水走进了直播现场,并当场向环保局局长下跪,请求尽快治理柴米河污染问题。(4月27日《南京日报》)

  生活中常见的下跪,多为放下尊严以表达某种强烈诉求,如感谢、道歉、请求、屈服等。淮安陈女士携一瓶河水向环保局长下跪求治污,显然是第三种情形,这与电视剧中古代百姓拦轿下跪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它出现在电视直播画面中,来得更突然,观众也更多,恐怕大大出乎有关官员的意料之外,其措手不及可想而知。

  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人平等的观念理应深入人心,使用这种“屈膝”的方式表达诉求,无疑不值得提倡。但稍加思考,在这膝盖一骨碌打弯的过程中,感到脸红心跳的似乎不应该是下跪者,而应是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所以这一跪,看似屈辱,实为给对方的一种鞭笞和警策。换言之,它是一种掺杂了肢体语言的另类建言,含有抗议的成分,公众大可不必为陈女士的“忍辱屈膝”而感到愤愤不平。

  当然,没有忍受人格上的屈辱,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忍受其他。譬如忍受严重污染之苦、忍受治污不力之怒、忍受极度失望之无奈,都应该是陈女士下跪中包含的内容。说到底,这场下跪是一次不满的总爆发,居民对河流污染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这或许是惯坐办公室的环保局长以前未曾想到的。如今当众受到这一激灵,若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那不仅有负百姓重重的“跪托”,更会引来舆论的巨大压力。因此,我们拭目以待,相信这一跪求必有下文。

  不过,即便是陈女士的下跪最终求来淮安柴米河的绿水青山,其悲壮情节仍令人唏嘘,真不希望它在其他地方重演。这一希望的实现取决于两个基础:一曰未雨绸缪,环保部门面对污染要有耻辱感,主动履职加强监管,不要等到居民下跪了才来治污;二曰法治建设,能用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要消极无为,等到公民“跪托”了才想起去解决,这一基础尤其重要。

  在陈女士之前,我们已见过太多的跪求者,如下跪讨工钱、下跪维权、下跪求治贪腐等,而且多以群体面目出现。公民的膝盖为何有时会打弯?原因当然并非身体缺钙,而恰恰是因为法律不健全或执法“缺钙”,执法太软或执法不公,他们才转而跪求于公权力。这实际上暴露了“权大于法”这一潜台词,与当今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的背景是格格不入的。

  无论何种下跪诉求,唯有让执法“补钙”,公民的合法权益有了坚强后盾,他们的腰和膝盖才能真正强硬起来。以环境污染来说,如果排污大户能及时受到法律严厉惩处,如果环保部门能在法律利剑的高悬之下恪守职责,如果公民的话语权能得到法律和制度的足够撑腰,他们何须向权力者弯膝诉求?不解决法律过软、权力过大这个问题,纵使一部分下跪诉求能得到圆满解决,其他膝盖触地者仍然无法站起来,甚至可能导致下跪诉求越来越多,而以这种方式促成问题解决的“灵验度”,却可能会越来越低。(袁云才)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