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科普谣言”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有媒体称一种“香蕉艾滋”正由东南亚爆发并向多国蔓延。“香蕉将灭绝”之说迅速在网上热传。随后多位专家辟谣,表示所谓“香蕉艾滋”是业内熟知的黄叶病或称枯萎病,虽会影响香蕉生长和产量,但不会威胁人类健康,“香蕉一族”才终于躲过这场“被灭绝”的口水之灾。
事实上,类似“科普谣言”近年来屡见不鲜,单单是蔬果中,就有不少品种“躺着中枪”。此前香蕉就曾被曝出普遍使用乙烯利催熟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但事实上这是种世界公认的安全技术,不会危害人体。还有媒体称市售黄瓜多是打了“避孕药”,会导致不孕不育,而其实这是国家许可的一种生长调节剂。这些“科普知识”貌似“生动形象”,实则缺乏严谨科学性,在一段时间内引发了公众恐慌。
科普谣言更大的社会危害是会对广大农民造成伤害。同样是香蕉,同样是“枯萎病”,2007年初被部分媒体冠以“蕉癌”之名,称会令食用者致癌,这导致海南等地香蕉价格暴跌,无人收购而烂在地里,让大批蕉农欲哭无泪。如果说这些谣言对普通人的影响只是令他们在选用蔬果时多了一份犹豫,那么这对那些赖以为生的农民而言,却是釜底抽薪式的沉重打击。
在专业科学领域,多余的“修饰”往往会造成“负效应”。此外,一旦这些专业问题在社会中引发争议,相关权威部门也应及时发声,为公众释疑,切莫任由科普谣言在制造恐慌中让真相“病了”。
责任编辑:鲁珊珊
- 养生谣言还会换多少“马甲”?2020-01-14
- 让谣言止于科学和权威2019-09-03
- 莫让小视频沦为谣言大本营2018-11-21
- 对长辈传播养生谣言要学会有话好好说2018-11-12
- 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2018-07-30
- “关怀式”谣言频出更像一场系统性闹剧2017-12-18
- 打击食品谣言要注重源头2017-06-22
- “不信谣”前提是“识别谣”2017-05-05
- 别让“舌尖上的谣言”先声夺人2017-04-19
- 打击“舌尖上的谣言”没有退路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