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谣言止于科学和权威
为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科学辟谣平台”8月30日在京正式启动。该平台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主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9月1日《新华网》)
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泥沙俱下,谣言自然也充斥其中。谣言止于智者,但网友并非个个都是“智者”,也未必能够炼成“火眼金睛”。打造国家级的“科学辟谣平台”,让谣言止于科学和权威,让谣言无法得逞。
当前,中国网民规模达8亿多,网络已成为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而网络谣言也会成为“披着羊皮的狼”,会以各种形式各种名目出现在网络上,稍不谨慎则可能“中枪”,也极有可能被蛊惑。而且由于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也大,会严重损害到公众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危害到公共安全。对于网络谣言决不能等闲视之。
《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指出,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是网络谣言“重灾区”。在食品安全方面,“菠菜豆腐一起吃会得结石”“缺钙应该喝骨头汤”“大蒜炝锅引发癌症”“热苦瓜水、热柠檬水、热鸭梨水可以抗癌”“罐头食品全是防腐剂”等谣言,因切中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心理,包装成养生常识,通过夸大其词、旧闻翻炒等手段,诱导公众陷入认知误区。
而在医疗健康方面,许多网络谣言偷换概念,编造科普常识,或者用骇人的标题引发公众恐慌。例如,“洋葱杀死感冒病毒”“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开颅手术”“3月将会流感大暴发”“小男孩狂犬病发作学狗叫”等谣言,都具有此类特征。显然,止谣需要有科学和权威的说法,才能让网友相信,才能解开网友的“疑惑”,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科学方面的谣言,避免以讹传讹,最需要用科学来确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科学辟谣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毫无疑问,“科学辟谣平台”的权威是让人信服的,因为邀请的专家都是“国家级”的。“科学辟谣平台”也是被寄托厚望的,要努力打造成最具权威性、时效性、协同性、精准性的国家级“科学辟谣平台”。
谣言止于“科学辟谣平台”,这是值得期待的。当然,除了辟谣者是“重量级”的,还要做到:其一,辟谣及时。既然网络造谣传播速度快,科学辟谣的速度也不能慢,一般情况下,网友看到“疑似谣言”,会去“科学辟谣平台”看看,或是“科学辟谣平台”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解开“谜底”;第二,辟谣要通俗易懂。辟谣也是一次重要的科普,要力求让普通民众看得懂。如果科学家的辟谣是用“专用术语”来解释,民众看不太懂,会容易产生诸多“误会”;其三,即便是建好了“科学辟谣平台”,仍然需要严厉打击造谣者,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王军荣)
- “末日谣言”来了,到位的权力作为在哪?2012-12-07
- 养生谣言还会换多少“马甲”?2020-01-14
- 莫让小视频沦为谣言大本营2018-11-21
- 对长辈传播养生谣言要学会有话好好说2018-11-12
- “关怀式”谣言频出更像一场系统性闹剧2017-12-18
- 打击食品谣言要注重源头2017-06-22
- “不信谣”前提是“识别谣”2017-05-05
- 别让“舌尖上的谣言”先声夺人2017-04-19
- 打击“舌尖上的谣言”没有退路2017-04-19
- 对食品安全谣传还得从“根”上治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