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是一种民主训练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如果说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窗口,它起到的作用也不仅是表面的展示,更是政治运行的透明和公开。
长短镜头的关注,微博微信的直播,让两会日益成为一个“没有墙的会场”。正是这种开放气质,让代表委员、政府官员适应了亿万人民的目光,“走出办公室”后更显从容。主动适应也好,倒逼前行也好,只有能力和水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拥抱这个开放时代。
应该说,社会的民主素养与政治的公开程度,已经进入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不断实践中提升民主素养;另一方面,公众的民主意识、民主实践,也对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促使这一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典型方式更科学、更完善。从这个角度看,每年的两会,既是公开的窗口,也是参与的平台,更可谓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训练的课堂。
实际上,民主不仅是政治形式,更是一种相互关联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认为,现代民族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公民不可能都互相认识,但“相互联结的意向”却存于每个成员心中。对于生活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的人们来说,公开,以及公开之后的参与,正是重要的“联结意向”,能筑牢国家认同的屋顶,培厚政治信任的土层,达到卢梭所说的境界:一个透明的社会,人的心可以沟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公开的要求更引人注目: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部门预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更广更深的公开,必将带来公民的参与、互动和共建,真正成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3月11日文/张铁
责任编辑:鲁珊珊
- “无症状感染者”进入每日通报:疫情防控必须求真务实2020-04-02
- 明星就诊,医护人员变疯狂粉丝太荒唐2019-10-29
- 对售卖“人脸数据”的行为应尽早打击2019-09-16
- 假装失语的干部缘何引发潮水般斥责?2019-07-30
- 不滥用例外原则应是政府信息公开标配2019-04-17
- 泄露隐私比“杯具”更可怕2018-11-21
- 别把“不在信息公开范围”当万用回复2018-08-09
- “不怕拍摄”的执法底气来自哪里2018-05-22
- 高标准推进信息公开工作2018-05-16
- 如此“迎检”劳民伤财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