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杨兴东:撞伤不如撞死是谬误传播之恶

2014-02-27 10:38:00 来源:扬子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杨兴东:撞伤不如撞死是谬误传播之恶

“撞伤不如撞死”论犹如一个“生活常识”,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内心

  深夜,一辆皮卡车撞伤过路老者,司机下车查探后返回驾驶室,点火、启动、掉头,车辆第二次从老者身上碾轧过去。甘肃嘉峪关这一幕的犯罪嫌疑人一审以故意杀人罪被判15年。(2月26日《北京晨报》)

  如果检索类似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关案件当中,其他肇事者的冷酷亦不输于张庆达。这说明,在此类人心中,“撞伤不如撞死”论犹如一个“生活常识”,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内心。

  而当一个人面临突发处境时,最信任的往往是其所认为的“生活常识”。我想那一刻,张庆达一定左右衡量。但以现实而言,撞死的后果,远比撞伤要更加沉重。当事故已经发生,撞伤还是撞死,往往容不得人们考虑。而如果这中间可以选择,故意选择撞死,那就是人性里最丑恶的一面,当以法律严惩其暴行。更何况,张庆达案远不存在这个选择,当事故发生时,被撞者只是受伤。而当张庆达驱车二次碾轧他人以致碾死。这是显而易见的谋杀。

  为什么如此明显的法律常识,却敌不过“撞伤不如撞死”的谬误?从现实环境来看,我们对于类似法律常识,普及力度还远远不够。人们接受新知识的渠道,主要依赖于现代传媒。而一些媒介关于“撞伤不如撞死”的反复渲染,虽其用意在于讨论交强险之是非,但由于立错了靶子,在客观上起了一个固化刻板印象的作用。今天,我们反思张庆达案,就应看到传播之于心理的作用,对于类似事件,应注重规避谬误传播。(河南 杨兴东)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