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均万元税负”应该怎么看?
最近,有研究机构发表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均万元税负的行列。也有学者指出,人均税负其实就是人均财政收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认为这种比喻还是言之成理的:首先,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政府需要通过税收获得财政收入来提供各类的公共服务,而公众为了让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必须让渡自己部分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要向政府纳税。
尽管研究成果显示,九成税费来自于企业缴纳,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税负还是会不同程度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把12.9万亿的公共财政收入由13亿人去承担,从而得出人均万元税负的结论应该是合理的,至于说这是否意味着税负过重,则需要深入分析。
有观点认为,宏观税负,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应该更能衡量税负水平,而2012年我国的宏观税负约为23%,低于美国的28%和欧盟国家的30%,从而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税负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区间。
众所周知,欧洲和美国尽管并非都是福利国家,但是其国民在医疗、退休养老方面并无后顾之忧,而在我国,尽管纳税人承担了年均万元的税收,可是所得到的社会保障力度还是有限的,故我们不应简单在宏观税负问题上与欧美作直接的比较。我们更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去考虑税负问题。
的确,国民都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福利,而个人又可以尽量少交一些税。一国税收制度的设计,就是要在政府的钱袋子和纳税人的钱袋子之间建立某种均衡,政府钱袋子太大,个人和家庭的钱袋子就变小了,不利于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反之,政府钱袋子太小,尽管在一些人看来属于小政府、大社会的范畴,但是难免会使得政府错过了为经济长远与可持续发展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
今年春节期间,本人到访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首府斯里纳迦市,发现这个城市或许由于印巴关系的长期紧张,印度政府无意在此地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建设,或许由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城市道路,尽管该市不乏豪华的只有富人才有能力建造的楼房,可是漂亮的楼房周围却被垃圾和泥巴酱所包围。基建设施的严重滞后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我认为,如果我国能够把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能够更上一个新台阶,即把纳税人的钱用得更有效率,即使人们感觉我国宏观税负高了一些,还是值得的。
当然,政府在大量投入财政资金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稳步增加对于与民生有关的诸如医疗、教育和社保等领域的投入,让纳税人切实感受得到自己所缴纳的税款所换回的政府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
现阶段,我们与其把关注点放在计较人均万元税负高了还是低了,倒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政府是怎么花钱的:在经济和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用于基建投资与民生相关的开支的比例应该如何分配;关注哪些基建项目是应该优先发展而让我国能够抢占全球经济的“制高点”,哪些项目属于大而不当的“大白象”工程而要被搁置;关注哪些民生福利项目要纳入政府的优先支出之列,哪些属于因支出太庞大而可能给政府带来沉重财政负担的项目而暂时要放一放。(作者林江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
- 做“减”税方程式 算经济新“乘”法2016-04-15
- 张西流:调整成品油消费税应还公众知情权2016-01-27
- 房地产税改革 多方兼顾方能利大于弊2015-08-08
- 个税征收多狠?董明珠:我500万收入到手200多万2015-07-26
- 提高个税起征点与改革税制并不矛盾2015-03-09
- 别让“一个馒头半个税”放大了税收痛苦2014-08-31
-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何遭网民拍砖2014-04-10
- 中国“税收痛苦”问题无法回避2014-02-27
- 延缴年金个税具有多重效应201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