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粉最高法“官微”是对“透明司法”的渴望
最高法院21日在新浪网开通官方微博, 创下我国国家级机关开设微博的先河。在一天多的时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12条微博,而其粉丝则达到了13.8万。至此,全国法院系统从最高法院到31个省高院、150余地方中院都开通了官方微博。
这两天,与最高院相关的另一条新闻同样备受舆论关注,即最高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对此,主流媒体均以显著版面报道并详加解读。最高院的两项举措同时推出,看似巧合,却又有着内在关联,颇具深意。防范冤假错案是为保证司法的公平正义,开通微博展现的是司法的公开、透明。
司法的公平正义固然需仰仗系统成员的法治信仰和专业精神,但缺少有效监督的权力必然成为腐败及不公的温床,而阳光则是最好的“杀毒剂”,因此,“司法公开”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下我国司法改革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近年微博以其方便、迅捷,门槛低、互动性强,围观者众、“座位无限”等优越性而成为普罗大众喜爱的传播媒介,最高院开设官微,不仅展示了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借助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的开放姿态,也是十分“接地气”、主动接受民众监督的举措。对此,网友们也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身处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利益纠葛、矛盾冲突聚集,不仅公民与公司、社团法人间,甚至个体与政府间的涉诉官司都大幅增长。在错综复杂的冲突和矛盾中,谁来担当“裁判”,唯有靠法律——这是国家和社会的最后底线,一旦它失守,社会也将沦陷。
过去,由于司法机关运转的神秘化及相对封闭性,普通民众不要说对最高院,即便对地方法院的工作都是“隔着高墙瞭望”,了解甚少,更遑论监督司法权。近年来,屡屡曝出“杀人犯”被判刑多年而真凶突然现身的新闻,或许每一个个案都有其复杂的原因,但不能否认,这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与审判过程中相对封闭性有关。这不仅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更对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都造成极大创伤。如今,不仅地方法院,连国家司法“首席裁判”的最高院也开通微博,这对打造“透明司法”体系,进而推动司法公正,都具标志意义。
诚如网友评论,“开通是第一步,关键是能运营好。”近年,有些地方政府机关的官微相继开通,但内容更新慢,或形式呆板,甚至未几便成为“僵尸”,并未发挥出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作用,颇受诟病。有报道称,最高院微博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打造新形象。还将借助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微辟谣、微解读等方式普及法制常识,解读重大政策,与网友积极互动。所有这些,无疑都值得期待。
司法公开是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确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在网络化时代,司法机关的些微动作都可能牵动社会的神经,而权力机关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拓宽接受监督的渠道,不仅能化解社会争议,健全法制体系,也会增强民众的“安全感”。人们期望最高院微博能真正打造成司法开放的样板,也成为民众参与、监督司法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民主法制进步的平台。(阅尽)
- 如此战“疫”,群众很生气2020-02-18
- 公平正义的阳光为何普照2019-12-12
- 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好司法保障2019-12-12
- 制定完善“权责清单”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2019-07-22
- 刑案证人出庭率何时不再是难题2019-07-19
- 经常谩骂当然就是家暴2019-04-08
- 国家司法救助是民心工程2019-02-28
- “最低消费”痼疾难除拷问执法刚性2018-11-14
- 让司法审判引领彩礼新风尚2018-11-09
-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成就: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