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假期旅游新闻为何多是负面消息

2013-10-08 10:46: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传媒只是镜子,镜中的影像的正负是由物体本身决定。黄金周制度受益最大的旅游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黄金周假期结束前一天,涉及旅游的新闻标题占据了各大新闻排行榜的前列——“香格里拉游客被弃荒岭,投诉被骂滚蛋”“登封市旅游局:少林景区没有所谓6000元的高香”“广西北海辱骂殴打游客大巴司机被拘”“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点观众打架”“重庆游客为拍照围追堵截黑天鹅”,还有此前曝出的“九寨沟游客滞留”“长白山停车场爆满,游客步行10公里前往景区”等一系列事件,一些网友和部分媒体甚至推出了“坑爹景区排行榜”。黄金周旅游新闻,简直快成了“负面新闻”的代名词。

  粗略地分析一下以上各条新闻,不难发现,其构成主要是有几种门类:量最大的莫过于各种拥挤和拥堵以及游客滞留新闻,它直观地反映出当下国人旺盛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之间存在着的矛盾,更反映出大长假类的潮涌式旅游方式的可改观性。每天1亿左右的人“在路上”的事实,使得包括交通运输、旅游景点的接待停车和住宿、餐饮以及安保等服务设施供应都面临一次峰值考验。而这种巅峰状态又是非常态的,旅游景点无法冒着绝大多数时间空置的浪费去据此设定接待能力。因此,在休假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之前,这种短时期的供不应求造成的局面,是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而多数人对这类新闻,无奈感多于愤怒感,有很大一部分读者和观众,甚至能表示出理解。

  在旅游类负面新闻中,数量第二多的莫过于各种游客的不文明现象的报道。假期里,不断有打架的、乱写乱画的、损害景区动物和植物、不遵守旅游秩序和文明规范的行为被网友和媒体曝光。这种事与游客个人素质和旅行社及景区的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其实,许多事件与其说是游客恶意为之,还不如说是因为大家不懂某些规则造成的。这样的负面新闻,虽然花哨热闹,但对公众的影响度并不大。

  第三类新闻,是趁旺季胡乱涨价敛财,将黄金周假期作为乱收费的理由。一些景区不顾最新实施的旅游法的规定,冒着侥幸心理继续实施强制消费、重复收取门票甚至甩客宰客。网友们反应强烈的庐山通票不通,一些景区烧高价高香或天价卖药等行为,都是如此。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存在于某些旅游景点中,出现在近期的新闻中,只算是旧闻新放了。虽然涉事的景区和寺院纷纷积极地回应,但网友所曝的游完庐山需1792元与景区报出的“仅515元”有巨大出入,但180元的“通票不通”,却是基本事实;少林寺坚称没有高香服务项目,但却挡不住许多旅客凭自己旅行得出的经验信了这个信息并随手转发了它。这背后隐藏的原因,值得玩味。

  敛财涨价变相收费固然令人愤怒,但还不是愤怒的极致,最令人愤怒的,莫过于“旅游大巴司机打游客”和“游客向旅游局工作人员投诉被骂滚蛋”。显然,后者最为恶劣,因为作为旅游执法和管理部门,对旅游景点的质量和秩序,负有直接的责任。景区出了问题,游客投诉上门,不仅不认真调查处理,反而维护本地人利益,大拉偏手,甚至对游客进行恐吓威胁。这样的工作人员对景区声誉的伤害,是不言自明的。人们会举一反三地想,管理者尚且如此,那景区的质量和水准就可想而知。在当下旅游业面临国际和国内竞争压力的大前提下,其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当然,黄金周期间旅游的路上也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互助和营救类新闻,也出现过许多有趣和好玩的景观和事件。但遗憾的是,这些新闻,并没有进入到各大新闻网站的排行榜中去,是媒体的报道选择性太强还是网站的新闻选择太单一,还是游客和读者对旅游业的成见太深,就不得而知了。这些都有值得反思之处。

  当然,传媒只是镜子,镜中的影像的正负是由物体本身决定。因此,作为黄金周制度受益最大的行业,旅游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曾颖)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