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企业 500强背后的“孱弱”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昆明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石化以2.83万亿元的收入连续九年位居500强榜首。上榜企业门槛由去年的175.06亿元提升至198.67亿元,增幅为13.48%。(9月1日《新京报》)
倘若仔细研究这份以“强”闻名于世的榜单,可从中国上榜企业中发现其背后的诸多“不强”,甚至“虚弱”的铁证。比如,入选500强的中国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旧“一统天下”,占总数的62.%。国企强,民营弱,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一天不改变,只会阻遏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倘若从产业结构视角来审视,入围企业大都集中在传统产业,而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鲜见入选者。而上榜最多的石油、金融等6个行业的企业,大都属于资源性垄断和政府管制行业,企业的巨额收入和盈利大多依赖资源垄断和政府补贴,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基础薄弱、粗放式和外延式经营等问题。
再深入看,今年入选的500强企业,有216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由13家增至43家,7家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制造业领域,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7.47%,连续两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比上年扩大了3.81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天壤之别的是,5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6.2%,但利润却占到500强总额的35.6%。商业银行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利润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倘若银行从实体经济中汲取超额利润,那么,实体经济的经营所得就会变小,这不仅会打击实体企业的积极性,也会反过来影响金融企业利润的可持续性,使我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变得空心化。
此外,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是一家企业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标志,但达到这一水准的中国企业目前只有25家,并且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以贸易和中间产品为主,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显然,中国企业500强,仍旧“窝里横”,没有真正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化企业。必须正视并警惕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内在差距和“孱弱”。(吴睿鸫)
- 愿与斯里兰卡朋友分享一个引资故事2015-03-26
- 担当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软实力2014-06-27
- 打造一个有“质量”的贸易强国2014-03-19
- 井水明:微软收购诺基亚对“中国制造”再提警示2013-09-05
- “富豪相亲”现形 感觉不会再爱了2013-08-06
- 新西兰乳品受污 中国企业别沉默2013-08-05
- 富豪相亲“秀”,恰与爱无关2013-06-28